這要從 AtypI 王敏教授的這張投影片開始講起,這是全球人口和字體數量分佈圖(圖片來源:AtypI 2012 Keynote Presentation: Professor Min Wang),黃色亮點是字體數量,一個黃色的亮點代表100套字型。您可以看到歐文密密麻麻的亮點,可使用的字體數量驚人,當然跟歐美拉丁文字字數息息相關,歐文跟中文相比,實在是太輕量了。
中文到底有多少套字體?
猜看看中文字型數量是多少?相信您一眼已經看出來了,中國的中文字體數量僅有 421 套。那台灣呢?台灣雖然沒有正式被統計過,但去除圖文字型(例如動物體花草體,這就別算了吧!)跟簡體字,單以繁體字數量,各廠商加總起來繁體字型數量,應該也近似於這數字。我想大家第一個念頭是:因為中文字數太多!以簡體來看,就連 GB 2312 都需要 6,700 字,繁體 Big5更多了,需要製作 13,000字,這種龐大的字數是英文字母無法比較的!
真的是中文字數過多造成的?
請您再看一眼,會發現其實日本也是密密麻麻的亮點啦!據統計日本有將近3000套字型可使用,如果真的是字數過多的原因,一套日文字體的字數也需要製作 6,300 字,其實比起簡體 GB 2312 的字數相當,為何會有將近 10 倍的差距? 如果加入人口比例的差距,更有將近 100 倍的差距,所以主要原因並不在於中文字的字數上。
中文字體廠商現況
目前中國 10 人以上規模的電腦字型公司僅剩5家,大多處於勉強維持狀態。台灣就如大家所知道的,具規模的字型公司僅剩下華康與文鼎。聽到這兩間字型公司名稱,很多人會「哇」,然後一定會有一堆的問號,包含他們現在在做什麼事情?有沒有賺錢?字型公司到底是靠啥維生的?
以日本消費市場為主的發展
以目前台灣字型廠商而言,華康是以日本市場為主要營收來源。在日本消費者極度重視字型和願意購買的狀況下,占總營收的絕大部分,新字型的市場調查一切以日本為主。在推出日本字型產品後,再考慮是否補齊中文字數。
這是無可避免的狀況,畢竟公司能否存續是最被優先考量的部分,其次才會談到企業使命和文化價值。目前知道是有部分字型已經完成的,但遲遲不願意推出市場,主要還是考量台灣和中國在字型版權意識和購買意願不明確。這也相對導致可用的字型數量穩定維持在 10 年前的狀態,而且似乎遙遙無期。
授權收入和政府專案
台灣兩間字型公司的發展重心頗不相同,華康著重於日本零售市場的推展,已經連續數年獲得日本的消費者獎項;文鼎則以配合硬體廠商的授權為主要收入,也在政府專案上著墨甚深。
兩間發展策略上的不同,也顯示在字型零售產品的推出上,華康仍然陸續有推出新字型,文鼎因偏重於和硬體廠商合作,在字型處理技術上(例如將字型檔壓縮到很小)較為領先,而政府和銀行處理大字庫的專案部分,多數都配合文鼎的解決方案為主。
所以真正的原因在盜版嗎?
過去十多年的累積經驗,讓字型公司已經放棄台灣和大陸消費者市場經營,盜版絕對是一個主要原因,這個因素也讓很多耳熟能詳的中文字型消失在大眾眼前,例如超世紀、中國龍、全真、超研澤等字型,很多當初用心製作的優美字體都已蒙塵,真的非常可惜。
但十年來無論是消費者的付費意識和消費習慣,都已有很大的改變,如果都歸咎在盜版也不盡然。站在消費者立場不禁要反問,字型數十年都沒更新,只是不斷的推出新包裝,換個封面或將既有字型稍做變化,就要消費者付錢?這空白的十年,字型公司是否有盡到該盡的責任,將既有字型更新或推出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產品。
我們真的想問的是,你們有真正的重視過台灣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