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星專刊] 漫談活版印刷 (1)


關於「日星專刊」

是justfont新開的專欄,整理自日星鑄字行張老闆的「今夜不談復刻」講堂,並獲得張老闆同意刊登,希望能藉由文章分享,讓更多人知道關於活版印刷的知識。

在電腦排版盛行的今天,「活版印刷」已經成為課本上的專有名詞,很少人記得這已經存在並使用1400多年,由中國人發明的技術,更不了解過去出版界是多麼依賴著活版印刷。但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小巷子內,日星鑄字行的張老闆仍為了保存它,默默地耕耘著,為了不讓有著一千四百年歷史的印刷術就此消失…

什麼叫鉛字?上面看到這一堆全部都是鉛字,但你看了這麼多還是不懂。代表說我們整個社會對這行業的不關注,而且陌生。

希望藉由這樣的形式,將活版印刷跟大眾做一個更恰當的介紹,在社會上有人理解,活版印刷才能夠去應用、延續,傳遞一些訊息,我們保存這些才有意義。

活字規格表

首先我們看到一張活字規格表,現在電腦字型上以point作為主要的規則系統,但漢字跟拉丁語系的結構有點不太一樣,鉛字一開始在設定時對這種point的概念不太熟悉,可以看到一種是美式的稱呼,另一種是中式的規格,那等一下會解釋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

在美式的欄位上,可以看到最大的是72pt,那這種大小在鉛字上是有的,但台灣沒有做到那麼大,最大只做到初號,是42pt。早期是手搖鑄字機有做到72pt那麼大,現在的鉛字一般是實心的,但手搖的鉛液是比電鑄的還要密實,電鑄的有空隙在裡面,但手搖的就很少,密實就表示鉛材要用的多,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個很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會把鉛字的上下腰圍做得很細來減少鉛的用量,但現在這種手搖的鉛字已經很少見了,偶爾在回收時才會看到。

新五號與老五號

初號下面那一行寫的是”新五號四行”。所有的活版印刷編排都是以五號為主,稱五號為”老五號”,相對應於後來出現的”新五號”,會出現新五號的原因是,當時報紙的排印是以pt為主,但一般的老師傅腦中只有初號?、一號、二號、三號…,於是把9pt稱為新五號,原來的五號10.5pt稱為老五號,12pt為新四號,13.75pt為老四號。你們可以發現到,五號10.5pt乘以四等於42pt,就是初號的大小,那36pt新五號四行,也就是依此規則訂出來的。這邊有一個五號四倍的鉛條,五號是排版裡面最基本的規格,跟活版印刷廠談,一定要以這個為基準,用其他號數講,老師傅會搞不清楚。

鉛角的規格

新五號四行這個講法,以前去日本學習的師傅不會這麼說,是上海那邊的師傅傳來的,對鉛角的稱呼不太相同。對鉛角的規範是從五號四倍,三倍,兩倍,一倍,二分,三分,四分,四分之三,三分之二,光這些鉛角的規格,就有這麼多。早期的排版師傅要去背這些鉛角的寬度。

張老闆認真講課中!

號數間的關係

不同號數之間的相互關係,一個初號就是兩個二號,一個二號就是兩個五號,一個三號是五號的一點五倍,一個三號是六號的兩倍,而一號跟四號是獨立規格,很奇怪,所以做排版的人最煩惱的就是,一張稿裡面有一號、四號、三號…。也就是說,初號、二號、三號、五號、六號之間都有關係,可以去做換算排版,唯有一號四號是自己一個體系。

大家在設計時,盡量不要將兩個體系混用,混用後最後會有誤差,就要剪紙版去塞。活版印刷機還好,最後版是放平的,夾起來去印;如果是用大圓盤,尤其現在很流行印起來要有壓痕的感覺,大圓盤是排在框框裡放直的,這時候如果沒有排好的話,夾緊的時候還好,但放上去機器一動,就會整個破掉,所以圓盤印刷師傅很怕去印排好的版。活版跟現在一般的平版印刷比起,活版有很多規範,不常用就會生疏。

後記

以上文字是justfont整理自日星張老闆的講座口述,我們也將會持續的整理文章出來,以往的活版印刷因規格明確,有許多排版的知識學問,都僅留存在老師傅的心中,我們也想藉由這個機會,將活版印刷的各種知識留存,並分享給大家,更希望能縮短活版印刷和設計師之間的距離。另外如果大家有活動紀念品的需求,不妨考慮用日星的鉛字做成紀念品 (紀念品樣式可參考字戀粉絲團上方圖片),除了具質感外,更有份保存歷史記憶的意義在內,更能幫助日星延續活版印刷這份傳承。

延伸閱讀:[日星專刊] 漫談活版印刷 (2)

[日星專刊] 漫談活版印刷 (1) 有 “ 1 則迴響 ”

  1. 眞好呢,第一幅圖的鉛字字模,「青」字還是從「円」(即「丹」)字底,符合《康熙》傳統寫法。

    現在的字體都不依符合字理的傳統字形,改作從俗的「月」字底。連「丹青」的詞源都湮沒了……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