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的指標字體是新細明體。這個新細明體就是你我電腦中都有的那個系統字體。
自由時報曾報導桃機設計用的新字體是仿宋字型。他們錯了,這毫無疑問是新細明體。
這是新細明體 ;這才是仿宋字型
還記得有商學院的教授跟學生苦口婆心地說到,作報告、簡報、履歷什麼的,如果字體使用新細明體,那顯然是不夠用心。不知道這位教授到了桃圓機場第一航廈會作何感想。連大學生交作業都要避免用新細明體當字體,那我們的國家門面怎麼會使用新細明體呢?
不過或許我們應該先追問的是使用新細明體真的有這麼不好嗎?用新細明體有這麼過份嗎?
問題一:很醜
一定要先澄清的是新細明體若用對了地方,也不會真的醜。新細明體在 10 pt 左右大小也堪稱是清新素雅的內文用明體。
細明體是台灣的華康公司在剛成立的 80, 90 年代之交,參考日本的本蘭細明朝體製作。參考下面的圖,可以發現這種風格的明體纖細而銳利,其實是一種依照數位時代的媒體特性所制作的字體,也堪稱是非常具有時代感的設計。用對了地方,其實新細明體可以發揮它良好的閱讀功能,又不至於太難看。
但原本為了小字設計的骨架、佈局,用到機場指標所用的大字上,一切都走味了,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這沒什麼好談的。
問題二:為了功能,犧牲美感(但功能在哪裡?)
或許真正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我們(具有專業知能)的主事者看不出來這很醜嗎?
根據桃機單位的說法,使用這麼細的字體是為了讓旅客「看得更清楚」。原因是細的字體不會因為發光的背板而糊在一起。而且香港機場也這麼做了,我們桃園機場仿效人家國際級的機場,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喔!是為了功能性而不得不犧牲一些美感是嗎?(畢竟不美好像也不會死)
這好像有點道理,讓我們看看一些模擬圖:
光的影響
一般來說,指標上不太會採用明體(可對應至英文的 serif)。但這是指「背板發光,字體不透光」的情況,如下圖所示:
但這也不是通則,如果 serif 或明體字透過特殊 UD 設計,減少粗細對比,把中宮放大,應也可避免此種問題。不過,桃機指標因為文字、背板都會發光的關係,所面臨的問題是下面這種:
其實不難發現官方難怪會這麼想,是吧?光從字的線條中滲出,細的明體相較粗黑體,線條的確比較不容易模糊在一起。
而且桃機一航廈,是一個光源平均很暗的地方。在這種環境下,發光的背板看起來會特別亮。又尤其,桃機指標背板的文字與背景都會發光,眩光效果更強。
如同這張圖處理過後的,字體在強光源下,對於人眼會看來更粗。所以其實在這種設計裡,採用一般做法使用粗黑體,的確線條會糊在一起,如同最後一行。新細明體在這裡的優勢是,沒有什麼粗細對比,甚至沒有粗度,幾乎就是骨頭而已。所以在這種設計下,它可以彌補眩光效果帶來的過粗問題。
「骨感明顯」的新細明體在桃機第一航夏昏暗環境中的確不太會模糊
但問題來了:
指標的用字是這並不只是「容易辨認或否」的科學問題而已,同時也是使用經驗的問題,美感不能被排除於分析的脈絡中。
這個我們在字嗨社團上有過一陣討論。字體設計師許瀚文特別提出評價設計是不可以撇除美感的,美感並非對功能沒有影響。最近設計界不是都在強調使用者經驗嗎?美感是使用經驗裡多麼重要的一塊,這在指標設計上亦同。使用新細明體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但那是犧牲了美感所換來的。
如果只是要防止線條糊在一起,使用細的黑體(這裡用了信黑體w3)效果也很好,而且還不會有頓點帶來的亮度不平均問題(新細明體中,有頓點三角形的地方特別亮)。而且,細的黑體好看許多,搭配英文也還行,對形象至少不會扣分。
況且,強調「一筆一劃」都看得清清楚楚,也不一定有必要。前陣子 justfont blog 介紹過曾經作為日本高速公路字體的「公団ゴシック」。透過這個字體我們可以理解,掌握「輪廓」才是重點。注意如「鷹」的寫法,只是掌握了大概輪廓而已,但就已經可以辨認是哪一個漢字。
但導航設計不是只有字體的問題
但是細黑體也還是會有過細、不夠明顯的問題存在,粗黑體又會糊在一起,新細明體不但過細、不明顯,又很難看。所以這歸結到後來不只是字體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字體設計、光源對比、色彩使用、招牌材質、版面大小,以及資訊流呈現的問題。現行的背板材質與發光方式,對於有散光的旅客而言,不管選用什麼字體,看起來都是一樣糊的。
圖片來源
看來桃機指標設計不只是字體需要換了,它需要整個 redesign。
呵呵,這一切都要怪Microsoft,給我們看這醜得要死的新細明體看了廿幾年,讓所有的人都看習慣了,也就沒感覺、不挑剔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不論用不用新細明體都是有優點的
本人去過香港數次,感覺香港的指標跟字體很清楚(本人方向感十分微弱
雖然看久會同板主一樣發現,欸等等…. 這不是新細明體嗎…..?
但是其實個人覺得比起日本很多機場的美美字體好像比較平易近人
至少當下是讓我感覺安全感比較有(純屬個人觀感
但是看完此篇也真的學了很多,確實在美感的部份沒那麼嚴謹
畢竟公共場所的指標當然目標也是要讓人看得舒服,看得清楚
感謝板主的用心分析。
無聊….
這樣也能罵
謝謝指教:D
雞蛋裡沒有骨頭,不必挑啦~~
咳、我覺得,文章本身的標題字絕對比桃園機場選的字更有事。
喔是嗎?謝謝指教:D
Mac 上拜讀此篇文章會被影響….
例如您標示的 “這是新細明體” 在 Mac 上其實顯示的是黑體之類的東西。
個人認為台灣所謂的公共建設,缺少美感的展現,便宜行事,有做出來就好,這是台灣建築一部分”不夠好看”的原因
都是馬英九的錯!
您的分析與資訊分享都很精彩,感謝分享!
也非常同意您說的指標字體的選擇應注重可閱讀性與美感兼具。
但既然這是一篇針對字體討論的文章,就必須計較資訊的正確性:
桃園機場使用的字體的確不是新細明體,經過仔細比對之後就能發現細節上的不同:
最明顯的是—-聯合服務台的“聯”字與“台”字,皆與新細明體有明顯的差異。
我很想找出機場使用的正確字體,但礙於手邊資料有限,沒有得到答案。
但我必須強調的是,這兩種字體無論是在筆畫粗細或結構比例上都有一定差異,
這也是相關專業人士所必須要有的敏感度。
毫無疑問的,無論使用機場目前使用的字體,或選擇新細明體,
對於桃園機場指標設計的閱讀性與美感都不會有任何的提升。
但就這篇精彩的文章而言,若能注重資訊的正確性,
會使這篇論述更有參考的價值,期待您的調整,謝謝!
因為看版製作方式的關係,有些比例與粗細會跟電腦中的不同
我想如果文末沒有「黑與白字型設計講座」的廣告,這篇文章可能會更有說服力。
不好意思,您的意見真的很中肯,但是少了建設性,如果您能夠主動跟桃機連絡,給一些建設性的調整方案,我想全國老百姓都會以你為榮的!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說你長的很醜呢?你做如感想?
美醜是主觀的,請不要再用主觀的想法來評論了。
我是替公家機關講話,
我只是覺得你們這種人每次都要挑這種莫名其妙的議題來說嘴,
好像你們很厲害一樣。
我們看的很順眼啊,
有什麼問題?
一定要用你喜歡字型嗎?
你有看文章嗎?
我只是一般人 也不需要替機場說話
只是
我看不出來 哪裡不好看ㄟ
還蠻清楚的ㄟ
是不是因為 你是專家 所以 才會比較挑剔
??
毛毛說:跟香港機場的字體一模一樣啊~怎沒人去罵香港政府
你又知道香港政府沒人罵了?或許是因為特區的關係,爭取生存權就來不及了,還爭字體?
本來很多事情,就應該慢慢討論,慢慢規劃
樓上的很多人都說到重點了
台灣的公務機關,效率之差,世界有名
向來以便宜行事、偷工減料、為特權開門、一切秉公處理等行為淪為笑柄
所以,公共建設的品質,一向都比不上民間的建設,所以囉,我相信這個字體的事件
就如同上面的人說的一樣,都是官商勾結下的結果
如果有人覺得,桃園機場真的很好,那真的會被那個鼻屎大的國家笑死了,人家的機場才是楷模吧?
拆政府,拆政府
功能性看板的設計 是考量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
字體的部分 或許是考量 視力問題 (我猜想
華康字體 也有推出 優讀字型 (UD Font)
http://www.dynacw.com.tw/ia_u.asp
顏色部分 多數必是 藍與咖啡
為何只採用 藍或咖啡 不是他們沒有美感
而是因為對於色弱者 他看到那兩個顏色 可以跟其他人一樣
http://jfly.iam.u-tokyo.ac.jp/color/
個人認為 不是只有看起來酷炫 才叫設計
你是字體愛好者,我是字體使用者,其實你不說我也不會去關注,你說了我也覺得還是差不多,站在航廈,能有興致去欣賞也難能可貴。
到是簡體字那麼醜,還是有幾億個人去用,只要是繁體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你有看文章嗎?:D
如果今天改成其他字體,明天又會有人挑剔那個字體不好了。這不就是很典型的台灣人思考? 再說,台灣人的本性本來就不是很細心了。看看路上的坑洞、號誌、看看學校裡有多少同學抄作業就可以明白。
『況且,強調「一筆一劃」都看得清清楚楚,也不一定有必要。前陣子 justfont blog 介紹過曾經作為日本高速公路字體的「公団ゴシック」。透過這個字體我們可以理解,掌握「輪廓」才是重點。注意如「鷹」的寫法,只是掌握了大概輪廓而已,但就已經可以辨認是哪一個漢字。』
這個我不同意喔!
因為作者你照片的日本高速公路範例『閑鷹』這個字,熊熊一看還真像閑『薦』。
畢竟日文的漢字跟繁體中文的複雜度還是差很多,除非是使用簡體字,繁體字只用輪廓的話會出很多錯誤,這種用法比較適合用在非正式或是很多雜誌書籍的排版,用在公共設施會貽笑大方的。
或許作者你太用日文的文字美學套用在中文上了。
日文的漢字跟繁體中文的漢字在複雜度上有差很多嗎?不過這個寫法日前已經被原圖左邊的 hiragino 取代了,原因也正像你說的,熊熊一看會變成別的字。這樣子寫的確是有些冒險的。
a.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傳達訊息
b 各種字體的表現應該是書法家,藝術家,設計師,,,等的筆劃專家共同研鑽的一種共識。
c 千萬別豬馬牛羊混為一談
d 再者,中國歷朝歷代的文字造詣是很奧妙的
看了些非平面設計的設計師對桃機用新細明體的討論
真的覺得其實是不是學平面還是有差的
1.黑體適用於標誌與指示用
基本設計~造形課~甚至是古早的字學課
上課時課本上其實都明載
黑體適用於標誌與指示用
因為相較有修飾過的明體~~黑體更簡潔
標誌與指示都是需要快速被閱讀理解的
所以簡潔的黑體絕對是首選
2.字體粗細影響閱讀容易性,使用場合也不同
大標題需要較粗或較顯眼的字體
以方便抓住目光增加閱讀容易性
(所以就算是明體也有細明、粗明、超明、特明的差異)
新”細”明體~明顯的最適用的是做內文~~
明體作內文閱讀性佳而且還有修飾的趣味(英文搭配羅馬體家族更是如此)
3.光滲現象雖有但是黑體還是首選
因為簡潔性的問題
黑體絕對在須快速閱讀的標誌與指示上優於明體
黑體亦有 細黑、中黑、特黑、超黑、超特黑……等可供選擇
4.中英文字形需有整體感
ㄧ般而言
中文黑體+英文黑體家族(未有襯線與修飾的字形)
中文明體+英文羅馬體家族(有襯線與修飾的字形)
中文手寫字體+英文手寫字體(風格還需一樣)
不然會給人紊亂的感覺
同一版面排版字型運用過多代表專業度不夠(除非刻意如此)
桃機的中英文明顯屬於兩大對立陣營
————————————————————————–
所以我個人對桃機用新細明體是非常感冒的
更不用提整個新細明體滿格
天地左右空間留不夠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真的很像非專業的人拿WORD沒法細調字行距排出來的作品
放在國家大門~身為學平面設計的人應該會感到很羞恥
2016台北要自許成為設計之都~但出入境的門面卻……
謝謝您分享精采的見解!
只是您開頭引用某商學院教授的規定, 接著將此段結論定為”連大學生交作業都要避免用新細明體當字體,那我們的國家門面怎麼會使用新細明體呢?” 似乎有失公允.
字體的規定, 敝人認為這偏向於教授的個人喜好, 敝人研究所的教授規定論文的中文格式必須是”新細明體”.
況且, 就算台灣規定論文/正式報告必須用新細明體, 相信您還是會想批評機場使用的”大”新細明體吧?
您也有說, 新細明體如果字小並不難看, 那…何必把在學院世界中應該還算”正常”的新細明體牽扯進來呢?
不好意思我認真了…如有冒犯, 煩請包涵!
若真要講點有建設性的,既然說細明體不夠好,請舉出一個適合用在上面的字體,讓大家品評一下!
您想必是沒有閱讀內文吧,文章中已經針對這點提到過還貼出範本了
「如果只是要防止線條糊在一起,使用細的黑體(這裡用了信黑體w3)效果也很好,而且還不會有頓點帶來的亮度不平均問題(新細明體中,有頓點三角形的地方特別亮)。而且,細的黑體好看許多,搭配英文也還行,對形象至少不會扣分。」
常常在想是不是電視、網路上常常在播宅男女神、宅男女神,所以大家對於美的人的要求特別高…
然而對於公共建設的美感,卻是「能用就好」的態度?
跟香港機場的字體一模一樣啊~怎沒人去罵香港政府
去年7月早有香港的字體設計師在雜誌開罵了,罵的完全是一樣的論點,連立論都接近。
https://www.facebook.com/juliushuidesign/posts/281162841991455
https://fbcdn-sphotos-b-a.akamaihd.net/hphotos-ak-prn1/s403x403/534588_10151113214985348_53317826_n.jpg
香港人也罵香港機場字體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