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字型學(3):Word 預設中英搭配有什麼問題?

電腦字型與文書處理軟體的發明是劃時代的。因為這賦予所有具基本使用電腦能力的人出版自己的印刷文件。然而,這也造成許多人過度依賴預設値,但預設値並不總是好的,例如中英搭配。

自從 Word 2007 以來,Word 的英文預設字型從 Times New Roman 改成了 Calibri,但中文的預設字型依然維持新細明體。在一般使用者不會刻意調整字體的情況下,Calibri 與新細明體的搭配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組合,如下例:

Bax7CxJCMAAYLTI.jpg-large

Calibri 跟新細明體的搭配出了什麼問題呢?一言以蔽之:不協調。

首先,Calibri 屬於 Sans Serif(無襯線體)的一種,這個概念對應到中文比較接近「黑體」,大家所熟知的微軟正黑體即為一例;然而,新細明體屬於明體,可對應西文中的 Serif(襯線體)。一般而言,襯線體配明體、無襯線體配黑體以達風格一致是基本法則;然而,在繁體中文的 Windows 環境下,這似乎變成了難以達成的理想。

在 Vista 以前,Windows 一直缺少一套繁體中文的黑體。簡體中文、日語以及韓語都各有自己的明體與黑體,但繁體中文的用戶僅有新細明體和標楷體可以選擇。在一般不另外安裝其他字型的情況下,不管西文用的是襯線體的 Times New Roman 還是無襯線體的 Arial,都只能和上述兩種字型做搭配,其中又以預設值的新細明體為大宗。在長期的使用習慣影響下,無襯線西文字體(sans-serif)和新細明體的搭配使用也變得習以為常。使用新細明體打文件時,很多人似乎懶得動動手指把不搭配的 Calibri 換成 Times New Roman。

搭配的權變

或許你會感到疑惑,因為不論是 Google 或是 Yahoo,各大網站幾乎都是用無襯線體搭配新細明體啊!難道網頁設計師連一點字體搭配的常識都沒有嗎?其實這背後是有歷史緣由的,主要是因為是早期在解析度較低的 PC 螢幕上,常用於內文的 12pt 新細明體是點陣字,明體的筆畫粗細變化特徵其實並不顯著,跟 Arial 等無襯線體反而比較接近, 若搭配襯線體反而會突兀;但反過來,PC 使用微軟正黑體的渲染效果仍然相當不佳,所以兩相權衡下,選擇了新細明體+無襯線體的組合。也就是說在情境限制下,一般網頁設計師會選擇閱讀效果優先,而非風格優先。

Yahoo 新聞以 Arial 搭配新細明體,新細明體在此看起來很不像明體。


圖:Google 搜尋——還是以 Arial 搭配新細明體

圖:Google 搜尋——以 Arial 搭配微軟正黑體,可與上一張做比較

螢幕顯示是一回事,當文字是要列印出來時又是另一回事了。或許你心想:「不就打個報告還囉嗦這麼多,這麼講究中英要搭配,我就全選改新細明體/微軟正黑體。這樣夠搭了吧?」

這種作法可說是弊大於利。原因在於一般中文字型內附的英數字,品質實在是慘不忍睹。

msfam

微軟系統中文字三兄弟

以 Windows 內建的三種字型為例,表現最好的是微軟正黑體,英文部分採用了微軟的 Segoe UI,粗細與中文較一致;新細明體的英文部分則完全是仿自 Times New Roman,但莫名地將字寬縮減,不倫不類;標楷體的英文部分最為慘烈,以等寬字型來設計的結果相當難看。怪不得所有論文規則中,都會規定使用標楷體時英文字型必須另外設定了。

台大管理學院一館的英文名稱標示,完全採用標楷體

Mac OS X 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繁體中文系統預設的黑體-繁內附的英文,竟然是修改自 Century Gothic 這種 Geometric Sans Serif。

heiti

Mac OSX 內建系統自黑體繁匹配的是修改自 Century Gothic 的英文字體

這種字型的特色是幾何性質強烈,但視認性(legibility)不佳,僅適合用於 Logo 或標題上,而且與黑體-繁這種帶喇叭口的傳統風格黑體調性顯然不合。此外,黑體-繁設為粗體時,內附的英文字重不夠重,看起來和中文不搭配。即使重視美感的 Mac 內提供了極為眾多的英文字型,遇到使用者將中英文同時設為黑體-繁時依舊沒輒。

編按:Century Gothic 的形狀過於接近幾何意義上的圓形,很可愛,但是容易誤認。直線也有視認性的問題。
視認性好像常聽到,但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內文使用情境下,中英文字型的搭配要領

以下簡單介紹內文情境下中英搭配的要領:

matching_new

明體——Serif,黑體——Sans Serif
(陰影處顯示出了中英文在筆畫細節上的對應關係)

編按:而就內文而言,搭配漢字的拉丁字,基線(baseline)宜稍高,字號也要調整稍大,以接近漢字的高度,不宜落差過大,影響閱讀。但本文使用的信黑體內文其內附拉丁字在設計時經過匹配漢字的特別調整,因此顯得協調。

weight_new

字重要相等(圖上半的英文部分顯得太粗,更換之後看起來協調多了)

針對中英字搭配的問題,同樣為處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則有著外星科技般的解決方案——Adjustable Font。Adjustable Font 是由東京的 Type Project 所開發,為了解決「字重」及「風格」這兩大搭配問題而生。

以明體為例,Adjustable Font 可以自動根據 Serif 英文字型的特性來調整日文部分的字重、筆畫粗細對比及字幅;黑體則能微調日文部分的字重及字幅,使其與各種風格的 Sans Serif 英文字型搭配。

此動態圖片引用自 type is beautiful

Adjustable Font 的出現,使得困擾設計師多時的中英文字型搭配問題得到了解決;但該計畫目前仍處於實驗階段,尚未大規模商用化。在這之前,大家還是勤勞點,動手選個與中文字型搭配的英文字型吧!

本系列其它文章

怎麼編排一個和諧的版面?

大眾字型學(3):Word 預設中英搭配有什麼問題? 有 “ 4 則迴響 ”

  1. 表示
    SimHei 很丑的说
    有了 Microsoft YaHei 之后 当年只有 SimSun 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堪回首
    以及 Segoe UI 字型 和 Microsoft JhengHei 明显更搭
    和 Microsoft YaHei 在一起显得中文字型太粗了
    幸运的是 Microsoft YaHei Light 来了
    Btw 我是 Segoe UI 控

    1. 我倒觉得 要不是点阵优化等设计局限 中易宋体其实还是个值得一看的设计 当然自己平常是用 Adobe 宋体作为最方便的替代品 ……

    2. 中易的设计我个人觉得很槽糕的。尤其是西文部分竟然是等宽的!
      我是华文控。
      全系统用Fontconfig把中易的全套字体换成华文了。
      Adobe 字体在有些程序中有行高的 bug,在不支持 OpenType CID 的程序(MS Office、Kingsoft Office、Apple Safari、Google Chrome、Gnome Evince,不包括 LibreOffice)中会无法导出 PDF,而且也是从华文修改而来的。所以我个人用华文全套就够了。
      P.S. 我的 fonts.conf 有 12K 字节,配置它花了我一个月时间,几乎对每个字体都有精细调整。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