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是漢字印刷字體的一種,其特色為:外型方正,橫筆與縱筆的筆劃接近等寬。
關於黑體的起源眾說紛紜,發明時地也未有定論,但已知的是黑體最初是仿造西方的 Sans-serif 所創造出來。現在常見的印刷黑體最早見於 1910 年代的中國雜誌,自此開始擴散,而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字體。它剛開始為美術字用途,近年來開始使用在內文,尤其是螢幕上的內文,例如 justfont blog 使用的信黑體。
這一段文字以黑體呈現。
justfont blog 內文使用字體是信黑體 W4。
justfont blog 內文使用字體是信黑體 W4。
相較於明體,黑體因為筆劃粗細一致,較為顯眼,因此廣泛使用於書報標題以及運輸系統指標、路牌等場合。
▲ 明體(新細明體,左)與黑體(微軟正黑體,右)的識別度相比,右明顯比左「亮」。
▲ 台北捷運,使用華康特粗黑(上)及文鼎粗黑(下)
▲ 高雄捷運採用華康系列黑體——華康新特黑
▲ 高雄捷運採用華康系列黑體——華康儷中黑
▲ 高雄捷運採用華康系列黑體,這裡使用的是華康超黑體。
▲ 台灣高鐵,使用蒙納繁黑體及文鼎粗黑(小心月台間隙)
▲ 台灣路牌及交通標誌也是採用黑體
(延伸閱讀:台灣路牌黑體的故事)
在數位世界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微軟正黑體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黑體(真的有人以為所有黑體都是微軟正黑體)除了台灣廠商所生產的黑體外,來自中國大陸的中易黑體、Droid Sans Fallback,以及來自日本但在台灣被廣泛使用的 Hiragino 和小塚黑體,都是台灣民眾生活中俯拾即是的黑體。
▲ 超黑體因為音量大,適合用於表達訴求(什麼是音量?)
▲ 音量大,適合運動廠牌的「強勢進化」。使用華康超黑體。
▲「國際就業力」使用常見於台灣的日系黑體:Hiragino Kaku
▲常見於台灣的日系黑體:小塚黑體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黑體比較。雖然都是黑體,但長得都不一樣。
延伸閱讀
- 黑體要如何與英文搭配呢?可以參考 Word 預設中英搭配有什麼問題。
- 交通指標的用字馬虎不得,黑體為什麼會頻繁的用在交通指標上呢?可以參考人命關天的平面設計。
- 黑體也通常被用在輔助功能性的用途,例如用在操作手冊、指引手冊上。為什麼呢?可以參考NASA 怎麼為自家飛行任務手冊建立設計準則。
黑與白字體設計講座開始報名
明體黑體的淵源可參考衛聚賢的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