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藝素來有高水準的職人印象。也常聽人說日本的字體水準很高,一般人即便對字體不熟,也很容易就能接受這樣的印象。可是即便對中文字型業界人士來說,看到日本的漢字也偶爾會挑剔幾下。不過,講到「字游工房」的作品,大家都會一致讚聲。尤其是字體總監鳥海修,更可能被視為東亞字體設計第一人。
就連對字體超級執著的蘋果公司,都指名要在 Mac 內建字游工房出品的四套優質字型。包括游教科書體、游黑體,以及接下來要談的「柊野明朝」與「游明朝」(字型選單上可能寫的是ヒラギノ明朝,英文名稱為 Hiragino Mincho。游明朝的拉丁拼音則為 Yu Mincho)。
字游工房創設於 1989 年,正處於字體革命時期——1980 年代的末梢。面對新興的電腦字型產業,三位創辦人鈴木勉、鳥海修、片田啓一躍躍欲試,期盼能開啟一片新天地。
科技進展向來是改變字體設計的推力。受到 1984 年 Mac 所引領的桌上型出版革命影響, 80 年代的字體設計界也吹起一股變遷的風潮。不僅製作工具由機器變成電腦,產品也從鉛活字 可以重複使用並排印之鉛鑄字塊。詳見 jf 字體口袋書。、照相排版印刷蛻變為中文向量字型(電腦字型),讓今日的你只要拉下字型選單,就能輕鬆地將它們應用於排版設計上。
「柊野明朝」這套字型,就是製作工具由照相排版機變成電腦的最佳見證。不僅如此,作為電腦字型先驅的它,在設計特色上還繼承了前輩「本蘭明朝」的初心。
「柊野明朝」與「游明朝」之祖:寫研「本蘭明朝」
「本蘭明朝」是照相排版系統龍頭企業——寫研公司所出版的字體。1975 年,寫研迎來創立 50 週年的重要日子。為了慶祝公司 50 歲生日,寫研創作了屬於自己的歌〈写植のうた〉、發行了紀念誌,隨後還發表了兩套字型,其中一套是「ゴナU」,另一套則是「本蘭明朝」。
本蘭明朝啟發了眾多的後輩,不只有本篇談到的「柊野明朝」與「游明朝」,台灣的「新細明體」也受到它的啟發。本蘭明朝開發的故事,很值得跟讀者一提。
機械和文字相互作用、共存共榮,不正是字體的生存之道嗎?
「本蘭明朝」(今字型家族:「本蘭明朝 L 」)主要是由橋本和夫所設計、監修的。自從他加入寫研以來,就經常聽到社長石井裕子耳提面命:
「我們所製作的文字是用於印刷顯示,不應該忽視機械所帶來的影響。活字有活字時代所屬的文字設計,照相排版機則有照相排版機的設計。」
「更進一步地說,現在的數位字型,也是為了適應機器的變遷,才會有設計上的改變。因此,只有機械的進步並不是好事,若文字沒有隨之進展是不行的;反之,只有文字設計提升,機器並沒有隨之升級的話也不行,這樣在印刷品及顯示螢幕上都無法呈現出良好的效果。」
社長將文字和機械視為製作字體的一體兩面。她還提到:
「機械和文字相互作用、共存共榮,不正是字體(typeface)的生存之道嗎?」
為什麼社長要這麼有感而發呢?原來是因為當時有一種革命性的新機器。誕生於 1965 年的サプトン-N,在當時可是一項相當厲害的發明。過往的照相排版機,都是將長方形的板狀文字盤設置在機器中,操作者必須依照快門的位置手動拾取相對應的文字,再讓文字逐字印出。但像サプトン-N 這種「電算寫植機」卻是全自動的配備。
如果讀取了一段數據「愛のあるユニークで豊かな書体(中:帶有愛的獨特且豐富的字體)」,這段文字就會立即啪啪啪地被印出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要一個字一個字去找。
這種每分鐘印出 300 字的速度,在當時堪稱劃時代的發明,並為重視快速、效率的報紙領域所引進。然而,文字盤的高速旋轉也帶來反效果,文字的橫線變得很細,讓寫研不得不面對文字(ソフト,字體)與機械(ハード,硬體)[註] 這邊ソフト和ハード的翻譯,參考朱雪里文章〈機械と文字は車の両輪〉。文中兩段引述社長石井裕子的話也是翻譯自此。然而,由於引述的話語中提及數位字型,因此這段話可能不是1970年代說的,而是來自橋本和夫的追憶。但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見石井裕子對於調和「文字」和「機器」的重視。的調和問題。
為了掩蓋機器高速運轉所帶來的缺點,寫研在設計「本蘭明朝」時,特意將橫筆加粗、端點切平,並且在文字交叉的部分向內縮,創造「墨溝(ink trap)」效果。可是因為這樣的處理只考慮到圓形文字盤上的呈現效果,未思及文字本身以及機械(電算寫植機サプトン)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在設計出最初的基本字「永東国書調風愛機」八字後,寫研又做了許多調整。漢字後來是交給鈴木勉負責,並開發出最終版本的「本蘭明朝 L 」。[註] 本文「本蘭明朝」的相關介紹,參考〈本蘭明朝Lの変遷〉及〈機械と文字は車の両輪〉。
「柊野明朝」的誕生
在寫研的基礎上,身為寫研前員工的鈴木勉、鳥海修、片田啓一三人,在 1989 年共同成立字游工房。三位創辦人雖然引頸期盼電腦字型產業的到來,但關於字型究竟該如何製作,他們的想像還停留在照相排版的製作邏輯。
1990 年左右,京都的大日本 SCREEN 製造株式會社委託字游工房設計企業專用字體。考量「明體」是核心內文用字 粗細適中、造型較無表現性,重視易讀性且適用於內文排版的字型。詳見 jf 字體口袋書。,而且當時作為桌上排版用的明體相當稀缺,幾乎只有「龍明體L」,因此他們推薦委託人製作明體,並且將這套字定位為雜誌和手冊用,注重濃度均一。
實際執行設計時,他們依照過往照相排版的邏輯,以為只要有透光桌和筆墨就能做了。他們先委託一家專門製作方眼紙的公司「十千萬」,用不會濺墨的特殊油墨印了一大疊紙作為書寫原稿。在 48 公釐的方格中,逐字寫完 JIS (日本工業標準)第一水準和第二水準的 6500 字並填墨完成,之後交給專門生產彩色印刷機器的大日本 SCREEN 製造來製作。
然而,這種沒有意識到數位技術的作法,馬上讓字游工坊遭遇始料未及的難題。在進行數位化時,許多字稿上的書寫特色都無法如實呈現。比方說明體橫劃微微上下膨脹的造形(原文未明指,但喇叭口 黑體筆畫起收端點漸寬的造形。詳見 jf 字體口袋書。就是很好的例子)就沒辦法表現出來,而且各個字的點、撇、捺等筆劃零亂不一,橫筆粗細也不一致。
看到這種慘況,字游工房只好自己來。他們向大日本 SCREEN 製造借電腦,使用「 Ikarus 」系統進行數位化。可是,有了電腦的輔助後,製作流程會變得簡單嗎?錯了,真的沒有。字游工坊一樣從「寫字」開始,將寫好的字稿放大影印成 150 公釐的外框字。但因為放大以後,字體細節會變得模糊不清,他們只好再用鉛筆逐字修正交會點和尖角,把筆劃修成理想中的造形。
這種重複的操作,讓製作過程相當耗時。寫一個字和把它數位化,各自要花大約 45 分鐘,共計 90 分鐘,也就是 1.5 小時。假設每天稍微加班,工作 9 小時好了,整天下來也只能做 6 個字,做完整套不知道要到何時,更遑論後續的微調⋯⋯。所以後來他們的鉛筆稿乾脆不填墨了,畫完輪廓後直接在螢幕上描圖、調整。
看到成品之後,設計師都驚呆了⋯⋯
這套如此用心製作的「柊野明朝」,乍看之下是不是和「本蘭明朝」很類似呢?由於兩者的設計目標都是想創作出高度均一、字面對齊、基本的明朝,因此字體骨架十分雷同。但只要進一步比較,就會發現「柊野明朝」的點比較長、鉤比較長、撇畫的曲度比較小,甚至橫筆尾端的三角形頓頭(山形)不僅比較大,也變成直線形了。再仔細感受一下,是否突然覺得「柊野明朝」其實比「本蘭明朝」更俐落、也更有個性感了?
在初始發想時,鳥海修便希望「柊野明朝」可以傳遞出「現代的俐落風格」。想達成這種個性感並不容易,得審慎設定筆劃造型。考量橫細直粗是明體的特色,改變的可能性不高,因此他設法在撇、捺、點、鉤等曲線筆劃中添入特色。他先依據單字筆劃的多寡、多橫筆、多豎筆等條件,挑選出 12 個字「国永今酬鷹愛東袋三力鬱霊」作為基本字[註] 漢字圈常用「永東國酬愛鬱靈鷹袋」九字的原因,我們在「南去經三國,東來過五湖」有做過討論了,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參考。至於剩下的三個字「今三力」之所以被鳥海修選入,「今」是因為這類的菱形文字容易看起來比較小,因此必須加大字面。「三力」則分別是筆畫極少的代表,前者只有橫筆,後者有鉤筆、轉折和撇筆。,並且添入尖角的筆劃造形,就像是用平頭筆寫的一樣,以創造出鋒利、尖銳的感覺。
除此之外,他也刻意強化字型的力度。他將橫筆尾端的山形加大,以增強尾部的力道。至於各筆劃的起頭、收尾處,也使用了平頭的切角造型,賦予字型剛硬、強勁感。就這樣,理想中的「個性感」完成囉!
其實之所以設計成這種鋒利、尖銳的筆劃造形,也和照相排版的影響有關。因為以前用照相排版機時,總會不斷地拍照,拍到字體的尖角都糊成圓形,所以一開始都會設計得尖一點,讓字體未來有變糊的空間。
但數位字型卻沒有這個問題,曲線拉好後字型就定調了。這讓製作團隊看到「柊野明朝」的成品時嚇了一大跳,驚呼「哇!好銳利啊⋯⋯」,因而促使他們開始反思,在之後設計新字型「游明朝」時,就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修正。
「游明朝」:「柊野明朝」的對立面
第一次看到「游明朝」,可能會覺得怎麼與「柊野明朝」長得這麼雷同?原因是骨架很類似,導致第一印象很相近。不過,游明朝的曲度卻明顯大了許多。而且鉤、點、豎筆收尾等筆劃,也和「柊野明朝」的銳利感完全相反,變成圓頓的造型了!
這套字體其實是鈴木勉在過世前兩年製作的,字跡有一種說不出的柔和感。或許是因為設計概念源自昭和時期作家藤澤周平的時代小說吧!藤澤的小說大多以江戶時代為背景,描述卑微庶民或下級武士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
想到市井小民的境遇,製作團隊將「游明朝」設計地相對柔和,像是橫筆尾端的山形就做得很小,不像「柊野明朝」那般強勁。而這種低調、筆畫張力少的筆劃造型,也引起了設計界的共鳴。設計師有山達也相中「游明朝」的特色——幾乎「沒有特色」,並將它拿來設計崛田善衛《路上的人》等三本書籍。
然而,真的可以用沒有特色來形容「游明朝」嗎?就像鳥海修所說的,即便他們的初始目標是創作出「像空氣和水一樣的文字」,讓這套字的確沒有強烈主張。但在創作的過程中,這套字的本性其實也慢慢顯露了出來[註] 本文「柊野明朝」的誕生過程,以及兩套明體的設計細節,參考下文編輯而成:雪朱里著;蔡青雯譯,〈鳥海修(字游工房)〉,《文字部:造字×用字×排字,14組世界頂尖字體設計師的字型課》, 2018 ,頁 5 – 11。。圓潤、微小、柔和的筆劃造型,猶如隱士一般,不正是「游明朝」的特質嗎?
小結
「柊野明朝」和「游明朝」,是字游工房所設計的兩套標的性字型。它們的設計細節並非提供大眾不同的風格選擇,而是訴說了更多的故事。不僅在風格上繼承了「本蘭明朝」,在製作流程上也側面反映了技術變遷的歷史,見證了由照相排版到電腦字型的思路變化。希望看完這篇以後,未來在字型選單中碰巧看到他們,你也會有更深層的體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