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設計是一條漫漫長路,在設計領域鮮少開設文字造形課的此刻,學生造字更是一條不容易的路。justfont 為了鼓勵、支援更多學生們對字體設計的熱情,開設造字鼓勵元獎學金計畫,今年進入第七年。本屆以「字寫甲真媠氣」(jī siá kah tsin suí khì,華譯:字寫得很美)為題,回應對於本土語言用字的需求。
本年度評選首獎一名、佳作兩名、概念獎一名。首獎與佳作由 justfont 團隊評選,經過作品審核與面試討論,遴選出對字體有高度熱情、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了解且能掌握字體設計技術的學生。概念獎則由知名設計師廖小子(廖俊裕)獨立評選,以第一線設計師的觀點,選出風格獨具、值得鼓勵的作品。
本屆徵件數創歷年新高,競爭更為激烈。我們樂見於更多學生們勇於投入字體設計行列,也很高興看到許多精彩作品。其中有不少同學取材自生活,諸如鐵窗孔蓋、樂器食器、自然景觀等,將造形元素納入文字設計中,趣味橫生,實為精彩。也有許多穩扎穩打的製作發想,如取自歐文的延伸造形、街頭文字的保留繼承等等。近年也開始出現極端風格的結合實驗(如機械加手寫),或者納入現代科技的思考成果(如可變式字型 variable font),都展現投稿同學們嘗試突破既有框架的積極精神。
以下分享本屆首獎(一名)、佳作(兩名)、概念獎(一名),以及 justfont 設計師們的觀察與建議。
首獎|鄭思瑋——筊體:主動積極學習與日常風景入字
本屆首獎由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應屆畢業生鄭思瑋同學以「筊體」提案獲得。在造形發想前期,鄭思瑋因故頻繁進出廟宇,體悟到人與人以文字為媒介溝通,人與神則透過跋桮(pua̍h-pue)來溝通。因此將兩者結合,製作「筊體」。
筊體雖以方正的字面為基底,但思瑋模擬雙手張開擲筊、筊落地時的向外的路徑,讓文字外框 在漢字設計圈中,會設定「字身」與「字面」的框架範圍。字身在活字排版指的就是活字(木刻活字、鉛字)的實體範圍,在數位字體設計中則為筆畫延伸的假想最大範圍。字面是預先考慮到排版效果,為保留字距所限縮的範圍設定。詳見《jf 字體口袋書》 接近上窄下寬,橫筆中段上揚、左右下垂帶出弧線,搭配部分竪筆、撇捺向外擴張的造形,讓文字更有動態感。
此外,思瑋希望筊體能像傳統信仰那樣,具有溫暖、安心的感覺,因此選擇凸顯渾圓、厚實的造形。雖然在製作初期也曾嘗試加入了不少廟宇元素,如廟宇屋頂兩側翹起的燕尾等,但考慮到意象聚焦與閱讀體驗,最終選擇聚焦筊的圓潤與動態。筊體的概念發展完整,設計執行也十分到位,深受評審青睞。
除了筊體,思瑋還有另一件入圍第二階段的作品:人體(lâng-thé)。不同於筊體的飽滿渾厚,人體是個瘦長優雅的造形提案。思瑋同樣以聯想的方式,串連文字與物件之間的關係,以字體設計有「骨架」概念為出發,提出狀似骨格的字。對他而言,同時製作兩套風格差異大的作品,是給自己的挑戰。
人體縮窄字面,提高重心 人眼觀察與閱讀文字時所感受到的重心位置。詳見《jf 字體口袋書》。,延展撇捺、彎筆等帶有弧度的筆畫,從骨架營造優雅感。橫筆以些微的弧度帶出優雅感,也狀似人的肋骨。筆形設計則擷取人體骨骼的特徵,如關節接合處的凹凸造形等。人體的設計重點在於骨架的安排,極其不易,思瑋的執行成果令人驚艷。
不僅是本屆投稿的兩件作品皆入圍第二階段,這其實也是思瑋第三次獲獎。從大一就開始參加造字鼓勵元徵件的他,前兩次的作品都以優秀的設計掌握度獲得佳作,未能投稿的第六屆則是因為考慮到自己畢製的量能衝突而決定不參加。此外,也在課業之餘積極學習自己設計知識、自主練習字體製作,累積豐富的作品成果。
思瑋的作品與經驗展現出對字體設計的熱愛,甚至影響到身邊的朋友對字體設計的態度,另評審們十分感動。
同時他清楚衡量自己的生涯規劃、時間安排,與造字鼓勵元輔導時期的關係,也受評審們高度肯定。再加上思瑋提到自己希望透過造字鼓勵元,尋找突破自己既有的造形發想方式;懷抱明確的學習目標參與徵件,更是讓評審們決定授予首獎,輔導他完成字型提案的原因。
概念獎|邱奕貴——象鼻體:真摯童趣的美術字風格
「雖然要做成成千上萬字的字型不容易,但若是以標準字呈現,有很多可塑性。甚至可以看見往年曾經帶起風潮,人人都愛用的輕鬆、俏皮文字造形的潛力。」——廖小子
就讀臺灣藝術大學的邱奕貴從遊樂園、水公園、動物園等遊憩場所指標找到靈感。考慮這幾個場所多是低年齡層的孩童出入,因而以可愛、圓厚為關鍵字,找到象鼻意象,製作「象鼻體」。
「象鼻體」造形圓潤,部分筆畫加上皺摺,營造微微膨起的立體感,豎筆起頭處使用象鼻前端狀似愛心的造形。整體設計可愛俏皮,頗有 1990 年代的展示字體味道。雖說指標用字的選擇和設計上,還有一些需注意的細節(比如易辨性 短時間內便是文字的容易程度,與文字輪廓相關。詳見《jf 字體口袋書》。、指標材質、閱讀距離等,可以參考〈新細明體就是醜?從桃園機場指標談用字型的設計思考〉),但「象鼻體」的概念與成果都十分吸睛。
概念獎評審廖俊裕(廖小子)表示:「本次很多作品創作特殊的筆畫,再重新組合。這在設計上是很常見的手法。象鼻體吸引人之處在於空間感與潛力。象鼻體雖然是黑白呈現,但看得到立體空間感,若能做成 3D 應用,有其可行性。
另外,打破既有的筆畫構想這點十分有勇氣。雖然要做成成千上萬字的字型不容易,但若是以標準字呈現,有很多可塑性。甚至可以看見往年曾經帶起風潮,人人都愛用的輕鬆、俏皮文字造形的潛力。」
佳作|施竣凱——隸書加黑體的當代實驗
每一屆造字鼓勵元都有不少作品以老招牌為發想,試圖模擬老派傳統風味。但本屆獲得佳作的施竣凱找到不同的方向,將老招牌元素推進一步。
就讀於臺灣科技大學建築設計系三年級的竣凱觀察到老招牌常見的展示用手寫隸書特色,以及市場上缺乏現代隸書設計,因此嘗試以隸書結合黑體,製作本次的投稿作品。
在設計,竣凱採用隸書骨架和寬扁比例,將蠶頭燕尾、捺筆波折等特色,簡化為黑體風格中起筆收尾處微微擴張的喇叭口 黑體筆畫起收端點間寬的造形,詳見《jf 字體口袋書》。造形。為了找到合理的筆畫分佈與寫法,曾經學過書法的竣凱再次提筆書寫、嘗試。當設計遇上瓶頸時,則大量參考街頭的書寫方法,綜合參考傳統隸書習慣與招牌用法,再行取捨。
市場觀察獨到、設計掌握度高、研究嘗試方法嚴謹之外,竣凱在面試時,能夠以專業的字詞精準描述自己的設計與問題,展現出他對字體設計的深度了解。尤其他並非平面設計相關科系的背景,以自學精神琢磨到此,更是值得鼓勵。
提到週遭同學對字體的態度,竣凱笑說雖然大家並非平面設計科系,對於字體設計比較沒熱情,但也被他灌輸了許多好好用字、買字的觀念。我們期待他能夠持續保持對文字的愛好,挑戰更多樣的文字造形。
佳作|張詠涵——機械與手寫的平衡挑戰
同樣是兩種風格的結合嘗試,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應屆畢業的張詠涵迎向不同的挑戰,以手寫與機械的平衡感為命題,希望做出柔中帶剛的現代造形。
手寫與機械的衝突結合並不容易,詠涵為了找到符合期待的呈現方法,下了一番工夫。包含大量搜集資料,參考書寫方式不自然的漆書、機械刻的單線招牌文字、多種現有字型等等。最終以鬆弛、手寫、僵硬的轉折等為關鍵字,製作這次的投稿作品。
從第二階段繳交的手稿資料中可以看見,詠涵在每一個筆畫上都雕琢許久,以找到理想的平衡感。比如撇點的彎曲角度、橫折勾的弧度大小、烈火點的鬆緊與方向等等,都是經過反覆試驗的,同時試圖謹守字型化的筆畫統一原則與排印舒適需求。這也是造字鼓勵元少見專心一志雕琢骨架的優秀嘗試。
雖然詠涵坦言自己尚不滿意現階段的成果,但他非常清楚這套提案的特質,在應用場景中提出了親切、活潑的現代場景,令人驚艷。
不論是骨架的挑戰程度,還是反覆雕琢的耐心與細心,詠涵都展現字體設計師的職人精神。雖然未能獲得首獎,進行輔導,他仍預計繼續琢磨出期望的樣子,也將往平面設計類的工作邁進。我們期待看見他的實驗成果,也祝他的設計之路一帆風順。
值得一提的作品
其餘入圍第二階段的作品也十分精彩。整體而言,入圍同學們多能確立造形定位,多次嘗試並適度調整以符合目標;同時能以字型化的概念來思考,比如筆形、重心、灰度的統一與穩定,以利字數擴充時以及排印的閱讀舒適度。接下來,也看看各位同學們的作品吧!
雲林科技大學的黃國強以歐文金石銘刻的字體(glyphic typeface)為靈感,衍伸設計「金石體」。金石體筆形硬挺,起筆收尾處的喇叭口也有著尖銳的造形。筆畫連接處則用大量斷筆,凸顯銘刻感。國強分享自己在做字時,就會思考應用情境。他認為金石體的大氣與雕刻的質地特別適合用於復古、經典的電影海報,或者高價產品和產業的視覺上。嶄新的嘗試與清楚的定位,令評審印象深刻。
同樣來自雲林科技大學的李郁馨則取材老招牌美術字,提出「俏體」概念。俏體筆畫較粗,骨架保留大量圓弧彈性,點筆以圓點表現,展示性高且俏皮可愛。較粗的造形為了維持辨識度,負空間的調整特別重要。李郁馨充分利用主副筆 主筆是漢字圈字體設計中較重要的筆畫,而副筆為次要的筆畫。詳見《jf 字體口袋書》。概念,以及筆畫的圓角設計,調配灰度與空間感,完成優秀的執行成果。
另一位以復古為關鍵字提案的是研究生劉子綾。子綾提出「復古且有細節」和「復古且簡約」兩種關鍵字組合的造形提案——「渾厚體」、「厚話體」。渾厚體用極富特色的渾圓筆形,參考明體的筆畫對比,帶出傳統但活潑的造形感受。厚話體則是對比強烈 對比指字體設計中,泛指筆畫間粗細的差異程度。詳見《jf 字體口袋書》。,上緊下鬆的俐落提案。兩套字體的筆形特色都十分顯著,在筆畫分配與造形取捨上並不容易,但子綾在辨識度與風格化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戴嘉樂的「雨線體」與李紀萱的「弦體」則是以細緻曲線來展示風格。雨線體以「傲氣」與「優雅」為關鍵字,重心高且微微傾斜,是個不易掌握的骨架概念。嘉樂在製作時,為了避免文字造形往「可愛」發展,反覆地用潦草的手寫來維持瀟灑與傲氣。勇於挑戰高難度骨架,並且清楚期待目標,反覆嘗試的精神值得鼓勵。
弦體字面比例寬扁類似隸書,連筆線條則參考書法寫法,因此帶了點古典優雅的味道。如何平衡曲線與直線,讓文字穩定易讀是紀萱製作過程中的一大挑戰。除了大量參考與嘗試外,他也透過製作擴充字,來尋找解方。雖然接觸字體設計不過一年的時間,但紀萱的設計掌握度,以及積極發問的學習態度,也讓評審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文字體設計的建議
造字鼓勵元進到第七年了,我們觀察到許多校系逐漸形成造字風氣,同學之間相互鼓勵也彼此學習,為台灣的文字風景更添風采。當投入的同學越來越多,競爭也勢必越發激烈。我們觀察到能脫穎而出的同學,多具有主動觀察學習、多方嘗試的特性,並且對於自己的設計初衷與原則十分清楚,因此能在多方嘗試時不至於迷失方向,同時能自主的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方,讓作品更臻完善。
另一方面,本屆的題目選字並非華語常用字,我們也發覺有不少同學可能因為不熟悉詞句,而繳交錯誤的字樣(如將「媠」做成「惰」等)。不少同學則將「真」字內的橫筆作成兩畫而非三畫,然而在字型設計上,若非具有邏輯(如筆形規則、載體限制、異體寫法等,可以參考〈But 專欄|造字人的苦惱:是誰寫的對?〉),一般不建議隨意減筆,以免被認為是錯字。提醒未來有意參加造字鼓勵元(或任何有指定格式的徵件活動)的同學,需要特別注意題幹規則。
以下還有幾點建議,提供想造字的同學們參考:
建議一:標準字設計是加法,字型設計要取捨
對於多數人而言,字型設計與標準字設計都是做字,在思考字型提案時,容易以標準字的概念來創作。但標準字字數少,為了用少量的文字展現最大的特色,很多時候會疊加多種造形元素來爭取目光。反之,字型最終目的是排版應用;一套字型字數龐大,若要在排版時維持風格統一,一定程度的規範性是必要的,甚至必須為了規範而捨棄一些設計特色。
然而,設計特色的取捨並非毫無依據。我們建議各位在發想製作時,可以先想好作品定位,制作期間以定位為基準,適時增減設計特色。同時,建議多詢問周遭親友的感受,親友並非字型專業者也沒關係。有時在執行間,可能不知不覺偏離初期定位,外人的眼睛可以幫助你了解作品給人的感受與你的期待是否有落差,藉此幫助你找到造形取捨間的平衡點。當然,作品定位可能隨著製作進程調整,重點是懂得字型必須有所取捨,並且找到取捨的基準。
建議二:從動手開始製作字體
我們時常收到以「手寫感」、「書法感」為關鍵字的作品,然而其中有許多作品在製作過程中,失去手寫的流暢感或力道。
在造字鼓勵元第二階段,我們會要求同學們提供手繪草圖。強調手繪,其一是希望同學們能保持原創性,另一點則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從動手開始感受造形。手繪不限於鉛筆手稿,我們也鼓勵同學們嘗試不同的書寫工具:毛筆、尖頭或圓頭的筆刷、軟硬度不同的鋼筆等等,可以參考(〈字體課在學什麼 筆型與工具〉)。
文字造形與工具息息相關,筆畫的起頭收尾、點筆勾筆的造形、折角處的弧度,甚至是橫豎筆的粗細變化等等,都深受工具特性影響。此外,手繪可以在不受電腦計算的限制下,更自由的嘗試造形曲線,或許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可能性。透過實際書寫體驗,更能夠知道書寫工具、書寫方式與造形間的關係,建議同學們嘗試。此外,大量參考相似工具的造形呈現也會有幫助。
建議三:精益求精
造字鼓勵元是個支援學生造字的計畫,鼓勵的不僅是擅長設計的同學,也希望獎勵自主學習的能力、積極挑戰的態度等等。隨著同學們的作品水準越來越高,差距越來越小,個人特質與態度,更會是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如果同學們在課業之外,也願意主動練習文字設計,對設計掌握度勢必有幫助。我們時常收到同學們詢問怎麼讓電腦稿接近手稿,或者感覺字體看不出來許多問題點。對於這類的問題,我們的答案時常是:多看多練。除了多看多練,當然也要多問問。這除了可以磨練技巧外,也可以探索不同的設計方式、尋找多樣的靈感來源。不知道怎麼開始的話,可以到 justfont 推薦的延伸資源中找資料。
從投稿作品到字型提案
首獎得主思瑋提到自己過往的設計多以具象物體融入設計,更接近直覺式的發想,但從過往的鼓勵元輔導成果中獲得用骨架傳遞感受的啟發。因此希望可以藉由這次的造字鼓勵元計畫,挑戰不一樣的思考方式,並學習字型化的設計邏輯。從他收到評審回饋後的修改字樣即可看出他試圖往字型化作出的嘗試。
鄭思瑋將接受至少半年期的輔導,持續造字、調整、學習,預計在 2024 年上半年完成正式的字型提案。我們期待他的成長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