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衣服上看到這種字體風格嗎?
這種襯線有如方塊的字體風格稱為「粗襯線體(Slab Serif)」。
年輕的字體風格
粗襯線體其實是個頗為近代的字體風格,故事從十九世紀初才開始。工業革命帶動了印刷發展以及資本化社會,廣告商為了爭奪大眾的目光,發展出各種文字造形,力道強硬的粗襯線體就是其中一種字體風格。
字體歷史學家 Justin Howes 曾在大英圖書館的資料中找到 1810 的木板印刷傳單,上頭使用的正是粗襯線風格的字體。從大英博物館的相關資料中,也有不少 1810 年代木板印刷的傳單上,使用粗襯線體作為標語用字。
究竟是誰先開始了粗襯線字的風潮已不得而知。但現存資料顯示,最早的粗襯線體活字字型是英國字型設計師 Vincent Figgins 在 1815 年前後製作、發佈的 Antique。其後也有不少設計師、廠商以 Antique 為名,製作粗襯線體。
有趣的是,時值歐洲的埃及狂熱期,幾乎什麼東西都要和埃及沾上點邊:埃及風格的壁紙、埃及風格的傢俱,就算跟埃及沒關係的東西都要冠名「埃及」,連字體也是。
「埃及體(Egyptian)」被用來指稱那個時代的各種新字體:粗襯線體也可以是埃及體、無襯線體也可以是埃及體。因為一連串的穿鑿附會、宣傳操作等等,埃及體和 Antique 甚至被混用,同時指稱粗襯線體與無襯線體。一陣混亂之後,Slab Serif 這個名詞直到二十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確立下來。
粗襯線體的各種樣貌
粗襯線體雖然發展得更加接近於現代,但發展初期百家爭鳴。各種設計彼此模仿的同時,也不斷推陳出新。再加上中間一度的 Antique/Egyptian 之亂、字體風格與字型名稱混用等等因素,發展脈絡的爬梳並不容易。
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粗襯線體的造形特色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接近傳統襯線體、粗細變化較大者,以及類似無襯線體、幾無粗細變化者。
前者主要風格有 Antique 與 Clarendon。這種造形與當時主流的襯線風格更加接近,有著圓潤的端點(terminal)造形與筆畫,以及襯線交接處的「弧形(bracket)」。相較於傳統的襯線體風格差異主要在於更粗襯線,和更小的對比。
後者則帶有更加幾何風格的文字比例(如近乎圓形的 C、O、Q),以及極低的對比。雖然幾何風格的粗襯線體造形在 Figgins 的 Antique 裡就有嘗試過(比如前面字樣裡的「O」),但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才較為常見。
此外,粗襯線體因為張揚的特色,初期以展示用途為主。但也有不少人把腦筋動到內文用字上,比如 Clarendon 起初的設計目的,其實是希望用在內文作為強調。
而字型廠商 Linotype 在 20 世紀初推出的「易辨系列字體(Legibility Group)」,也是以報紙內文用字為設計目標。當時報紙用字以現代風格(如 Didot)為主,極細的襯線加上不怎樣的印刷品質,文字辨識度可想而知。基於 Clarendon 改做的易辨系列字體透過較粗的襯線,並調整字腔大小、提高 x 字高 字腔指字母內被筆畫包圍的空間,不必然為閉合空間。x 字高則為以小寫 x 為基準的小寫字母高度。詳見《jf 字體口袋書》。,讓文字更能因應當時的印刷品質,保持一定的閱讀舒適度。
所以,跟衣服的關係是⋯⋯
粗襯線體發展時期還有其他的多樣應用與造形實驗,比如打字機常見的等寬粗襯線體、逆反差風格的粗襯線體等等。這些造形仍然常見於生活中,衣服只是其一。
不過既然說到衣服,就順帶一提吧!
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隨著體育競賽開始有更明確的聯盟制度與國際賽事,運動員上衣上開始標示隊名與選手名字。包含斯伯丁在內的運動品牌提供球衣、隊服製作服務時,字型選項就包含了適合展示的粗襯線體。
相同時期慢慢普及的一般運動上衣也受到影響。1960 年代,運動上衣在美國成為大學的宣傳手段,粗襯線體也就持續是用字選擇之一了。
不過一般服飾上的用字歷史紀錄還真的很難找,如果各位讀者有相關資訊,也歡迎到 justfont 的社群,與我們分享!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