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盛產於秋天,溽暑剛過,秋風初起的豐收季節。炒過的栗子香氣濃郁,口感鬆軟綿密,都像這一套字給人的感覺:溫潤香濃、柔軟厚實不尖銳,像是來自神明的祝福。
這是造字鼓勵元第七屆首獎鄭思瑋的輔導作品。鄭思瑋畢業於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大學四年間,參與了三次造字鼓勵元徵選。前兩次分別以「閃閃體」與「燈籠體」獲得佳作,在畢業前夕以「筊體」獲得首獎,開啟為期一年的輔導。
「筊體」發想期間,思瑋正好頻繁往返廟宇,看到擲筊的過程像是神明書寫祝福的話語而受啟發;以筊中間圓潤兩頭尖尖的造形為筆形,並以擲筊時微微向外拋的梯形動態為結構。
最終因概念執行的完整度、優秀的技巧、對字體設計的高度熱情獲得評審青睞,進入輔導階段。
在經歷一年的輔導,反覆調整字型化發展可能後,「筊體」蛻變為「福栗」。整體造形更加圓潤有力,保留外擴框架的同時,參考隸書波折雁尾營造出律動感。
雖然乍看與筊體的造形差異大,但源於傳統的核心、帶有神明祝福的溫暖、擲筊的動態感都好好地被保留下來。
成為福栗的三個挑戰:擺位、力道、本質
梯形框架的變化,參考隸書的視覺動態感
筊體有著鮮明的造形特色,但思瑋在面試階段就提出自己希望朝向更內斂的表現手法學習。對思瑋而言,過去的字體設計都像是單純在畫字,缺少脈絡依據,因此希望藉造字鼓勵元探索文字造形的發展脈絡如何影響創作。
輔導思瑋的 justfont 字型設計師林庭萱建議思瑋可以先回到書法中尋找。最終思瑋鎖定隸書為主要的參考,除了因爲隸書較為飽滿的筆形與思瑋想追求的圓潤、溫暖感受相近,也因為隸書的一波三折、雁不雙飛的書寫變化,可以帶出思瑋想保留的動態感。
思瑋對動態感的追求,是整個輔導期間最大的挑戰。
在投稿與設計初期,思瑋雖然希望以梯形外框表現動態感,不過很容易被傳統方形字面 字身在活字排版指的就是活字(木刻活字、鉛字)的實體範圍,在數位字體設計中則為筆畫延伸的假想最大範圍。字面是預先考慮到排版效果,為保留字距所限縮的範圍設定。詳見 jf 字體口袋書。所侷限,做起來總是有些侷促,部分字符也因為結構特性無法達成上窄下寬的特性。
因此,在造形摸索階段,思瑋大量嘗試不同的筆畫擺位方式,希望透過不均勻的比例分佈以及筆畫的視覺指引,來達成上窄下寬的暗示。
比如他花了很長時間調整的「波」字。思瑋反覆測試三點水與長撇間的關係,加強長撇的延伸感,推高三點水的位置,以達到下方舒張的寬闊印象。
以豎筆支撐「祈」字則遇上不同的狀況。若硬是大幅改變筆畫結構以符合梯形框架,反而會讓文字失去穩定性。思瑋改以調整示部造形,以及加強撇筆的延展力道,以達到舒張的效果。
在種種嘗試中,思瑋也發現習慣性依賴數位工具預設的框架不僅侷限躍動感,也會使文字在視覺效果上顯得大小不均。例如撇捺筆畫若刻意收在框架之內,會顯得不夠舒張,像書寫到一半硬生生被砍斷一樣。
此外,思瑋在造字鼓勵元輔導期間,正好也擔任 justfont 的手寫字修字工讀生,參與了書法字型的調整。在修書法字的期間,他發現自己習慣將字修「正」,卻使得排版效果有些呆板。但其實若將筆畫和部件擺位留下乍看歪斜的效果,在整體排版反而會顯得更加自然且有書寫的動態。
隸書除了帶來動態感的提示,也提供異體字寫法的參考。思瑋選擇使用不同於現今常見的寫法來設計部分文字,改以隸書常見、較為圖像的造形,加強福栗的傳統韻味,也添加了一絲俏皮趣味。
這段對於動態感的摸索期間很長,從紙筆繪製到電腦拉字期間,都是思瑋的大挑戰。不過在輔導期進行三個多月後的某一天,justfont 設計師們一起打開思瑋當時的進度驚呼:「他找到自己的骨架了!」
如何用錨點表現力道與手感,在彈性與柔軟間的取捨
輔導的初期,庭萱給思瑋的第一項作業是:使用不同的工具書寫。
這份作業的目的是請思瑋探索造形與力道的關係,有了書寫工具為基底,未來在擴充字數時更能清楚知道造形的根源為何。
思瑋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使用不同軟硬度的毛筆、平頭水彩筆、圓頭筆刷等工具,嘗試墨水量的多寡、書寫力道大小變化、書寫時的轉動方向等,摸索出較為圓潤、柔軟的書寫方式,並以此發展為原則開始製作。
然而柔軟不等於沒有力道,思瑋花了許多探索「軟軟的但有力量」的表現方式,他的探索成果尤其可以在撇捺筆中看見。
以坂字為例。圖左的撇筆粗細較為單一,下方外撇處像是溜滑梯快速的往外滑出去。調整過後的筆畫增加錨點,讓筆畫在向外撇之前,先有個向下壓的力道。雖然是細微的差異,但當數個字都增加了這種曲線變化,就可以使得整套字更為細緻有力。
除了下點位置的差異外,思瑋也發現只用數位工具時,自己容易因為想將造形修得「順」而減少錨點,卻使得筆畫的力道減少,還缺少了他想營造的書寫變化。
在使用毛筆、筆刷等工具書寫時,文字會有許多細微的變化,這是單純在電腦上操做貝茲曲線時容易遺忘的事情。為了營造書法手感的細節變化,思瑋決定保留較多的錨點以控制曲線。
改與不改之間,想要留下的是什麼
然而在整體製作期間,最困擾思瑋的其實是:「會不會跟筊體差太多?」
思瑋的擔憂是有原因的。畢竟在造字鼓勵元的評分項目中,設計理念與執行仍佔了很大一部分。思瑋擔心若自己大幅度的調整造形,會使得觀者認為思瑋最初的提案其實不夠好。
對自己作品的質疑是很多創作者都會經歷的過程。尤其字型化的路途漫長,許多調整處都十分細微,無法及時看到回饋,或者是自己的堅持會不會對他人而言完全不重要等等心理壓力,都是創作過程的挑戰。
不過造字鼓勵元作為學生造字的輔導獎勵,justfont 更重視學生的學習目標。而思瑋早在面試期間就已經提出自己的期待:他想打破長期以圖像化元素融入創作的習慣。
原先的筊體提案,思瑋使用具象的「筊」來提醒觀者這套字與廟宇間的關聯,進而引起祝福與傳統的感覺。然而在字型化的路上,這些造形設計不一定能放入所有字符之中,必定會遇上瓶頸;比如前述的梯形外框問題,或者筊的造形塞入筆畫較多的字符時所可能帶來的沾黏問題。
為了字型化的目標,也為了回應思瑋的自我期許,提案的大幅修正是必然的。但修正並非全無依據。
在輔導初期,庭萱問思瑋這套字最想留下的是什麼?思瑋認為是像廟宇裡的祝福與傳統韻味,以及筊體裡有的動態感。另外,思瑋也擔心這個設計提案顯得古舊,希望這套字能成為更加泛用、現代且可愛的作品。
因此思瑋在創作期間思考的其實是:如何把精神融入骨架,而不僅僅在於表象。
在整個設計期間的每一個嘗試、每一種調整、每月一次的輔導會議,思瑋和庭萱都會反覆討論相同的議題:這套字的核心是什麼?這次的調整是否有符合?骨架的不穩定性、力道的細微變化、異體字的選擇始終圍繞著這個議題打轉。
也因為持續的詰問,思瑋的創作之路並不容易,在修改與保留之間反覆拉扯。
最終用圓潤的造形、源於隸書的動態節奏,留下提案精神。也改名為「福栗」,希望全新的形象不只被侷限於信仰之中,而是可以用於更多場合。
而具象的筊呢?其實還是留在點筆裡面。
持續進行的字體學習
造字鼓勵元接近尾聲,思瑋卻認為目前只是階段性成果,還有許多想要進步、調整的地方。
最一開始,造字只是思瑋的課堂作業。不過大一遇上的助教陳冠穎(第一屆造字鼓勵元得主、日花設計師)給了很詳盡的建議,思瑋決定努力修改投稿。後來也認識了其他對字體設計有熱情的同學們,讓思瑋在造字這條路上始終不孤單。
對思瑋而言,造字鼓勵元所需要考慮的事情與以往的字體創作截然不同。而且,justfont 在輔導期間相較於直接提供方向與解答,更常用提問的方式,請思瑋回頭詢問自己想追求的精神與成果。
思瑋原先抱持著單純吸收的心態接受輔導,坦言這樣尋找脈絡、大量參考資料、反覆詢問自己的設計初衷的方式有點辛苦,但回過頭來看,卻覺得這樣不同於過往的學習經驗,讓他收穫更多。
在造字鼓勵元投稿階段,思瑋就已經顯露出對既有創作方式的不滿足,也明確列出自己想要挑戰的方向。比如對筆畫力道的追求、對骨架嘗試的渴望等等。也嘗試過風格截然不同的「人體」,希望挑戰自己製作俐落、窄長、帥氣風格的能力。
不過為什麼福栗最後仍然回到圓潤的身材呢?思瑋笑著說可能自己就是喜歡這種造形吧:「朋友們都說這種看起來就像我的作品!因為我連楷書都寫得圓圓軟軟的!」
過去一年,思瑋完全是泡在字裡:早上在 justfont 辦公室修手寫字,晚上回家做造字鼓勵元,假日做字、出門也做字,每天都帶著電腦。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很瘋,但思瑋自己其實很享受。
泡在字裡一整年後,思瑋不僅沒有對造字感到厭倦,還想繼續挑戰各種風格。被問及想給造字路上的同學們什麼建議,思瑋露出的燦爛笑容:「不斷前進,不要被框架住,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