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前言
上篇我們介紹了為什麼粗體、斜體不是特效,而是另一種字體;也略大略整理了目前常見的中文排版強調法。
在這篇我們要談比較進階的排版法,仍然就西方字型學討論。另外兩種強調法: all caps 與 small caps 到底要如何使用呢?
另外,上篇介紹斜體(italic),最初是指 15 世紀發源於義大利,源自手寫,形狀歪斜的字體。但是您或許也有聽過 oblique 這種說法,形狀上也都是歪斜的字母。他們是一樣的嗎?如果相同,為什麼同一件事情會有不一樣的說法?
上篇我們介紹了為什麼粗體、斜體不是特效,而是另一種字體;也略大略整理了目前常見的中文排版強調法。
在這篇我們要談比較進階的排版法,仍然就西方字型學討論。另外兩種強調法: all caps 與 small caps 到底要如何使用呢?
另外,上篇介紹斜體(italic),最初是指 15 世紀發源於義大利,源自手寫,形狀歪斜的字體。但是您或許也有聽過 oblique 這種說法,形狀上也都是歪斜的字母。他們是一樣的嗎?如果相同,為什麼同一件事情會有不一樣的說法?
電腦輔助的設計中,一般人可以輕易的凸顯任何內文。只要透過 word 等基本文書編輯軟體內的 i, B, U 等按鈕,或任意改變文字顏色,就可以達到基本的強調。但是,這些設定對讀者而言,究竟是干擾還是助益?過去數百年的排版慣例又可以告訴我們哪些實用而合理的規則?
強調最好是一個字、一組詞就好,非必要請勿使用。過多的強調法使用,其實等於沒有強調。認識到這個最基本的前提我們再談談不理想的強調法。
電腦字型與文書處理軟體的發明是劃時代的。因為這賦予所有具基本使用電腦能力的人出版自己的印刷文件。然而,這也造成許多人過度依賴預設値,但預設値並不總是好的,例如中英搭配。
自從 Word 2007 以來,Word 的英文預設字型從 Times New Roman 改成了 Calibri,但中文的預設字型依然維持新細明體。在一般使用者不會刻意調整字體的情況下,Calibri 與新細明體的搭配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組合,如下例:
電腦字型與文書處理軟體的發明是劃時代的。因為這賦予所有具基本使用電腦能力的人出版自己的印刷文件。然而,我們都忘記排印原本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需要靠大量實踐所累積的細微知識完成;大規模業餘化的結果雖然使知識、訊息加速傳遞,卻也使有缺陷的設計大量增加。但還好在印刷時代的工匠留下許多實驗成果,能在排印文件上給我們指引。
電腦字型早已大眾化。不必特別購買,每台電腦都有好多字型,足夠提供一般用途使用,例如製作簡單的個人履歷、投影片或報告等。但是,字型背後的知識卻沒有如此普及。大眾字型學(popular typography)系列文章,就是要為每個用字的人介紹使用字型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