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篇文章基於信黑體作者柯熾堅老師在「黑與白的饗宴五:中西字體設計的匯流」的演講重點整理之,也另加補充。
柯老師的簡報封面
編按:這是 Winston (justfont blog 作者之一暨主編) 在 12/14 黑與白的饗宴 IV 之「字型大國民」的開場演講「東張西望地學字型」修訂圖文版。
今年 1 月,我在 facebook 成立了「字嗨」社團,本來初衷是要讓網友們互相詢問、回答街上所看到的文字,是哪一套字型,進而分享類似字型的差異,促進大家對字型的認識;或是分享自己看到街頭文字藝術、Typography 作品等等。
有時候很感慨,為什麼國內很多設計師對於 Helvetica 跟 Arial 的差異可以侃侃而談,卻完全分不出華康中黑體與文鼎中黑體的差異(即便差異是如此明顯)。其實光只是「黑體」,每家廠商的產品都有其特色,試著比較一下,多多觀察一下,說不定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故事!
打個比方說,平常出門時,你有注意過台灣路標這個「通」字的寫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