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台灣的街景,除了花花綠綠的看板外,還有一個你不容錯過的視覺元素——就是那個讓你想到台灣的字體!帶你回顧劉元祥先生與《商用字彙》的故事,以及悄悄爬到各種台味潮產品上,這套「準字型」作品的第二人生。
收聽第二季第二集
說到台灣的街景,除了花花綠綠的看板外,還有一個你不容錯過的視覺元素——就是那個讓你想到台灣的字體!帶你回顧劉元祥先生與《商用字彙》的故事,以及悄悄爬到各種台味潮產品上,這套「準字型」作品的第二人生。
收聽第二季第二集
一早出門,門口停了台貨車,貨車上的水果紙箱都是這個字體。中午出去吃飯,小吃攤的招牌也是這個字體。下班後去看中醫,藥袋上也有。晚上去倒垃圾,垃圾車外殼又是它。去買宵夜,「鹽酥雞」八成也是這字體。順道去五金行買個水管,一瞥就知道是五金行。偶爾上街抗個議,警備車上也是這個字體。我們還可以一直舉例下去。
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選台灣代表字型若只看使用率的話,《商用字彙》的楷書應該能高票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