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字體,一看到它就想到文青?或許不是手寫字,更不是毛筆字,而是那套曾經引起設計圈抵制的字型——康熙字典體為何曾讓人趨之若鶩,又有什麼樣的劣勢讓它難以生存?值得歷經過「文創元年」的你我一起來回顧。
收聽第二季第六集
有沒有一種字體,一看到它就想到文青?或許不是手寫字,更不是毛筆字,而是那套曾經引起設計圈抵制的字型——康熙字典體為何曾讓人趨之若鶩,又有什麼樣的劣勢讓它難以生存?值得歷經過「文創元年」的你我一起來回顧。
收聽第二季第六集
上一篇我們提到:珍珠奶茶至今的歷史也不過三十年出頭,卻也足夠演化出不同時代的品牌包裝了,像是也反映出不同時期對於珍珠奶茶的定位和需求。例如珍奶曾因為香港三級片的盛行而稱為「波霸奶茶」,但如今「白玉歐蕾」這個混合了日文和法文的異國風名詞反倒成為了顯學——足見相同的事物,在不同時代的人眼中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而字體這種文化的載體當然也不例外。
一杯珍奶從最初的 25 元「升值」到如今的五、六十元,幾乎是一頓正餐的價格了。想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錢,提升附加價值是必須的⋯⋯而在這個增值的過程中,字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和字體給人的「信任感」有關
在珍珠奶茶發展的初期,有號稱三本柱的休閒小站、快可立,和歇腳亭。
【記者就事字╱深度報導】
北市府大力推行的「台北邁向世界設計之都」計畫進入了全新階段:重新檢視台北市的各設計元素後,市府團隊著手進行多項改造計劃,包含捷運等重要大眾運輸系統門面。新的設計不僅大幅提升資訊的統一性,也讓捷運系統呈現更具台北「現代」、「樂活」、「文創」、「時尚」的國際都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