儷宋始於 1989 年,是世界最早的 PostScript 中文向量字型之一。現在 Mac 中的「儷宋 Pro」, 以及華康的儷宋家族,都基於 1989 年的初代儷宋。[A] 對今天的編輯來說,儷宋只是一種內文細明體罷了。而且在高解析度螢幕與印刷的時代,它實在太細了。但儷宋確有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柯熾堅在開發過程中,也親身參與了「桌上型出版」(Desktop publishing)初期的歷史。
標籤:柯熾堅
市長請參考:1982 年版港鐵指標規範手冊
這份文件是柯熾堅珍藏的,趁著來他台灣教書的機會,我們有幸可以一探很多有趣的細節。與他在台北城內穿梭時,我們聊起了台北捷運的指標。我們都知道台北捷運的指標有一些問題,而且是老症頭了。柯熾堅很直白的說了:「空間不理想。」其實一語道破台北捷運內指標的一大問題。
魔鬼藏在寬度裡
2007 年中,柯熾堅淡出中文字型業界的第八個年頭,新機運毫無徵兆的降臨。他有些年紀了,卻還沒老到可以心甘情願的退休。既覺得沒事情做很無聊,又猶豫是不是還要跟以前一樣,全神灌注的開發字體。
正好,那年他給女兒買了一件新穎的生日禮物:一款沒有按鍵的手機。當時,很多人都還以為第一代 iPhone 只不過是個噱頭,或者頂多是可以講話的 iPod touch,就是年輕人的玩具罷了。

glyph font vs. 漢字(下)
如同上篇所述,glyph font 與「漢字」屬於不同概念。漢字有獨特的美學,例如中宮緊收、重心偏高,筆畫造型具有所謂的書法氣韻;glyph font 吸取了 70 年代以來受 Helvetica 的中性、國際化風格所影響,以一般的幾何線條構成漢字、中宮放鬆、重心降低,讓整體造型更圖像化、抽象化。柯熾堅老師設計的信黑體在字體結構與筆劃造型上有許多向「漢字」借鏡之處。為了要簡明扼要地說明這樣的設計理念,柯老師挑了三個非常有趣的字說明之。這三個字非常的簡單、基本,但他們的造型在解釋漢字構成上卻很有代表性。這三個字就是「三」、「月」、「草」。
黑與白字體設計講座:中西字體設計的匯流
白紙蘸上墨滴的瞬間是最戲劇化的一刻,當純淨的白被打破,頓時付予另一種生命,唯有用心佈局,計白當黑,才能精彩。文字設計,一語道破,即在黑白之間力求圓滿。justfont「黑與白的饗宴」系列講座,正是專門為文字設計而生的知識饗宴。
講座主題:中西字體設計的匯流
第五次黑與白的饗宴,我們談西文、講漢字,也聊聊怎麼調和兩者。邀請三位講者與大家分享上述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