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體武林尋找救贖與重生:臺灣道路體演化史

2017 年「臺灣道路體」概念問世後,就大受歡迎。隔年,設計師湯六還因此獲得金點設計概念獎標章認證。一切看起來再好不過。結果不久後他竟痛下決心,砍掉重練。從 2019 到 2022 ,以三年多時間,將道路體升級,目前是第三代。最近,他甚至辭去原本的工作,專心設計道路體。

很多人都有一樣的問題:「你這是何苦呢?」

現在 vs. 從前

幾次偶然的合作機會後,他都收到意見:道路體不是很好用。作標題不夠粗,作內文不夠細。要不然就是字體細節容易糊在一起、黑成一圈,版面也容易有種凌亂感。雖有濃厚道路風味,但無法作為專業平面設計使用。跟後來版本的道路體對照,便很容易能發現問題:

道路體第一代 vs. 第三代
道路體第一代 vs. 第三代

原先嘗試想要自己修正(也就是後來的第二代)但總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又說不太上來。於是湯六只好抱著字稿來到 justfont 找之前一起辦過字體展的霞姐(林霞,justfont 字型總監)看問題。湯六說,看完後他整個人都暈了。原來天真地認為自己的作品夠 OK,但被圈了滿紙紅字,正說明自己與專業的差距。這才開始他這幾年尋求專業肯定的成長之路,也是正式踏進「字體武林」的開始。在這個武林中,他就是最菜的那位小學徒。

想讓道路體成為專業的平面設計應用字體,必須經過結構性大調整:筆畫粗細重新設定,大幅變粗,以適合多數平面設計的展示需要。文字輪廓也變矮了,比較能避免原本重心不夠穩定的問題。但除了這些,湯六一路上還踩了很多其他的雷。系統性整理這些「雷」後,還說不定可以成為字體設計的教材:

繼續閱讀 “在字體武林尋找救贖與重生:臺灣道路體演化史”

李漢港楷:寫字佬的心意,如何在新時代傳遞下去?

故事發生在 1990 年代的香港。二三十年經驗的「寫字佬」李漢,即將告老還鄉。在香港,名氣自然不比不像大家如華戈(馮兆華),但若在招牌業內談起他,卻也無人不知這號人物。

招牌正是此城的印象。若要找能代表香港的字體風格,勢必是緊湊顯眼、力道威猛的北魏楷書。李漢楷書也能看到北魏楷書的力道,但個性卻不那麼突出,比較中庸。中庸的字用途反而更廣。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言,李漢的字也是無可磨滅的風景之一。

香港街景,北魏楷書最是經典(如圖裡的「中國皮鞋」、「白宮酒店」)

繼續閱讀 “李漢港楷:寫字佬的心意,如何在新時代傳遞下去?”

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

一早出門,門口停了台貨車,貨車上的水果紙箱都是這個字體。中午出去吃飯,小吃攤的招牌也是這個字體。下班後去看中醫,藥袋上也有。晚上去倒垃圾,垃圾車外殼又是它。去買宵夜,「鹽酥雞」八成也是這字體。順道去五金行買個水管,一瞥就知道是五金行。偶爾上街抗個議,警備車上也是這個字體。我們還可以一直舉例下去。

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選台灣代表字型若只看使用率的話,《商用字彙》的楷書應該能高票當選。

覺得看影片比較容易吸收內容嗎?沒關係,我們也準備了影片版呦!

繼續閱讀 “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

到日星鑄字行學字型

日星初號楷書銅模,「順」。
到我們的 instagram 看更多美麗的字體

臺灣活版印刷在二十世紀 90 年代後,幾乎全面絕跡,被桌上型出版系統完全取代。北市盛極一時的大鑄字行,如中南鑄字行,也在本世紀初期將全部資產變賣,珍貴的模具不知去向。整個支撐印刷工業的體系,被數位科技連根拔起。

繼續閱讀 “到日星鑄字行學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