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上篇所述,glyph font 與「漢字」屬於不同概念。漢字有獨特的美學,例如中宮緊收、重心偏高,筆畫造型具有所謂的書法氣韻;glyph font 吸取了 70 年代以來受 Helvetica 的中性、國際化風格所影響,以一般的幾何線條構成漢字、中宮放鬆、重心降低,讓整體造型更圖像化、抽象化。柯熾堅老師設計的信黑體在字體結構與筆劃造型上有許多向「漢字」借鏡之處。為了要簡明扼要地說明這樣的設計理念,柯老師挑了三個非常有趣的字說明之。這三個字非常的簡單、基本,但他們的造型在解釋漢字構成上卻很有代表性。這三個字就是「三」、「月」、「草」。
標籤:楷書
glyph font vs. 漢字(上)
與小林章字體散步
關於字體散步是這樣的:它是新形態的休閒娛樂。其重點在於散步時必須東張西望,觀看路上字體,如路牌、招牌、指標之屬,乃至於人孔蓋上的字體,都是觀察的對象,然後擇其神來之筆者、莫名其妙者拍下照片並與親朋好友分享。
能體會其中樂趣的人不多。但只要開啟了興趣,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爲路上字體街景實在太豐富,形態各異,目不暇給,市井的多樣性與生命力顯現其中。你彷彿能從字的寫法、造型猜測店家或寫者的個性、窺見他們的生活片段。這都讓電腦字庫相形失色了,你再也無法忽視街上那些字。
小林章先生在拍很特別的油漆招牌
日前來台演講、簽書的《字型之不思議》作者小林章先生在行程最後一天與我們上街拍字,我們便透過他的眼睛重新審視生活週遭的字體,發現了許多平常根本不會注意,但其實相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