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展專題] 一張桌子上的百年設計史

cover

在台北空總鋁廳展出的瑞士設計展,展期從 11/2 至 11/16

田田圈文創工作群規劃、策展的「瑞士設計展」從瑞士空運來台許多瑞士當代設計作品,非常推薦大家親自到現場參觀。不過,我們在這篇要特別介紹的還是展場中一張特別的大桌子,上面擺著 1910 年代以來至今,一百年的瑞士平面設計演進史。雖然展出的是瑞士設計師的作品,但因為許多歷史因素與設計運動的深層影響,這些作品與現在身處台灣的我們也息息相關。本篇我們來跟大家談談這張桌子上的重要人事物。
同時,我們也很榮幸邀請了 eyes on type 的 Joe 一起合寫這篇文章,補充更專業的國際主義設計細節。

繼續閱讀 “[瑞士展專題] 一張桌子上的百年設計史”

[字型散步試讀] 印刷體的故事──在兩端之間

這是 justfont 即將在十一月推出的新書字型散步中第二章裡的其中一篇。第二章主要談楷書對台灣文化與中文字體設計的影響。這篇文章則探討書法印刷字型之間的爭議與異同,並透過這樣的比較,讓讀者更了解印刷字型的意義。Blog 版本文章在排版與圖片上已經有所調整,與實體書不同。

曾經聽朋友說,他們家習書法,家學淵源,長輩喜歡告誡:上街若非必要,不要看招牌,因為看多了寫出來的字會變醜。

繼續閱讀 “[字型散步試讀] 印刷體的故事──在兩端之間”

身邊的字體: Arial (上)

關於作者

本文經大曲都市先生同意翻譯為中文。大曲先生目前在英國 Monotype 任職歐文字體設計師。本文是難得能看到的 Arial 第一手資料。原文在此

──

這次要介紹的是大家似乎都很熟悉卻又很陌生的字體:Arial。不只是對 Typography 特別有興趣的人、碰過排版的人,就算毫無接觸,只要打開過電腦的字型選單,應該都有看過這個字型吧。尤其它還是以 A 開頭,總是會出現在選單最前面。

Arial 常常跟 Helvetica 搞混,也常被當作是沒有 Helvetica 時的替代字體使用。事實上 Arial 確實就是故意做得跟 Helvetica 很相似,連每個字母的寬度都刻意做得一模一樣。在歐美的排版業界中,使用 Arial 的作品意即是「不使用 Helvetica 的作品」,會被認為是設計師對字體的使用沒有概念或是太容易妥協,基本上我大致也是同意。

繼續閱讀 “身邊的字體: Arial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