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國際字體風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同時也可被稱為是瑞士風格(Swiss Style),是一個自1950年代發源的設計理念。著名的 Helvetica、Arial 等,大致上都跟隨這樣的風格,簡單清晰,富時代感,而且不是什麼「個性字體」。
在這個風潮下,字體必需要是「中性」的:簡潔、容易辨識,而且是客觀的。也就是說,在字體設計上,必需注意字在內容上的角色是訊息的載體,像是容器那樣。容器並不是主角,容器內的飲料才是重點;字體同樣不是主角,主角是文字所傳達的內容。設計字體的最高原則也不是美學上的個性,而是視覺上的平衡,字體能有最好的易辨性(legibility)與易讀性(readability) 易辨性指短時間內辨識文字的容易程度,與文字輪廓相關;易讀性為人眼閱讀長篇文字時的舒適程度,與文字風格和排版相關。詳見《jf 字體口袋書》。才是追求的目標。
名詞解釋:易辨性與易讀性
易辨性(legibility),容易跟易讀性(readability)搞混。但簡單來說,易辨性就是能不能輕鬆的看出這個字是什麼字,以及這個字跟長得像的字有什麼差別;而易讀性說的是在一整段文章中的字型與排版「整體而言」好不好讀。良好的字體設計與排版設計都應該要兼顧這兩點,而字在設計上注重「視覺平衡」對提高「易辨性」還有「易讀性」是很有幫助的。
中性字體可以保護你的生命
許多時候,選哪種字體是看場合與用途而定。但總而言之,我們使用文字的目的在與人溝通。如果字體的使用不能建立在「易懂」的前提下,卻只強調風格與個性,就不如全部使用手寫好了。但「保護生命」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一點也不,尤其是用在交通上,更是如此。使用清晰可辨的中性字體有多重要呢?最近美國 WIRED 雜誌刊載了一篇 麻省理工學院與字型公司 Monotype 合作的研究成果,顯示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高速公路指標字體的使用,居然會顯著影響駕駛人的分心程度。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比較了中性的 Frutiger 與較具風格的 EuroStile,結果發現中性的 Frutiger 讓參與實驗者減少了 10.6% 分心在指標上的時間,在高速公路上的分心距離平均只有 50 英呎,約莫 15 公尺的距離。也就是說他們立刻接收到了指標上的訊息,繼續專心開車。
聽起來可能沒什麼,但在高速公路上短短 15 公尺可能就是生死交關的距離。影響這一切的關鍵,居然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中性字體。中性字體沒有個性的特質,在這裡則是凸顯了訊息,把分散在字體上的注意力降低,因此可以讓駕駛人更專心,進而保護他們。
中性字體的重點:視覺平衡
對中性字體的需求,在漢字環境也同樣重要。以柯熾堅設計的信黑體為例,主要特色之一,也是泛用度的來由就是它的「中性」以及「平衡」。柯熾堅不斷強調的概念就是字體設計上的「optical balance」,也就是造字視覺上的「平衡」。有時這種平衡甚至違反我們習以為常的道理,例如下面這個信黑體的「要」字,左邊的撇與右邊的捺是不一樣高的,但卻能有效的「欺騙」我們的眼睛,讓字體達成穩重的感覺。
此外,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中文字「橫」與「豎」粗細是不一樣的,橫筆會較豎筆來得細,同樣也是考量到這種視覺幻象。有個原因是在中文裡橫的筆劃比較多,豎的筆劃比較少,所以視覺分布上,筆劃的粗細要能夠與這個狀況互補,才能讓視覺更均勻。在長篇文章中,中性字體功能性會更明顯。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字體會有如隱形一般,讓讀者不去特別注意字體,而專注在內容上。
但柯熾堅老師也說明,如果想要顧及這種視覺上的平衡,勢必要犧牲所謂的風格與個性。例如少女體的確就是很有個性的字,具有風格化的曲線與結構,但卻不容易辨識,也不容易閱讀:老實說,你會想讀完一篇由少女體組成的文章嗎?
中文世界要有更多高品質中性字體
過去中文世界的字型科技公司都採用大量生產製造的商業模式,並且看重字的「個性」更甚於字的辨識品質,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消費者喜愛這些字體。有「個性」固然好,但在很多時候,小到發佈一篇公開文件,製作一則平面廣告,大到整個國家的公路系統指標,字體能否容易辨識的重要性絕對大於風格。但強調風格並不等於注重美感(請思考娃娃體是否是一個美麗的字體);注重視覺平衡的字體雖然不一定有獨特的風格。但均勻的擺位與布局,簡潔俐落的筆劃,達成了相當高的美學成就的同時,也兼顧了易於溝通的必要條件。
消費者是最大的。當我們開始向這些字型公司要求更高品質的中性字體,就會形成一種市場風氣。或許中文的造字品質就可以跳脫譁眾取寵的階段,進入真正的造字工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