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造字人的苦惱──是誰寫的對?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字體設計師面對這麼龐大的中文字,會不會造錯字啊?

老實說,當然會。

雖然商業公司一套字上市之前,一定會再三確認過,不過有些罕用字還真是幾百年不會用到一次,造這些字時,百密還是可能會有一疏的。

像這個「墭」字,老實說那怎麼唸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標楷體字形,不知道為什麼少了一豎… 我想這應該是錯字沒錯。

除了這種明顯的錯誤以外,也有可能是本來正確寫法就眾說紛紜的。像下面這個爨字(怎麼又是一個怪字),根據小篆,一般認為正字寫法是右邊標楷體的字樣,上面中間是個ㄒ的形狀。然而因為這個偏旁沒在其他字出現過,自古就常被誤寫成「興」的樣字,於是很多字型(包括舊版的細明體)也都這樣造了。(註: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其實又是不同的寫法…)

自己平常習慣的寫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寫法。對字型設計師來說,這是個頭痛的難題。

尤其是,當一個字有很多種寫法時,要依照哪個版本認為是「正字」呢? 這其實又很見仁見智了。


漢字異體繁多,自古有之。為了教育、日常生活需要,近代使用漢字的每個地區,當地政府都不約而同的去定義了一些標準,作為漢字正確字形的政策標準。

以台灣來說,教育部頒佈有《國字常用標準字體表》與《國字次常用標準字體表》(之後我們簡稱「教育部標準字體」)。香港也不甘示弱,根據香港的習慣,公佈了《常用字字形表》。中國大陸是在公佈《簡化字總表》後,進一步公佈《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作為字形的規範標準。日本則是公佈了《當用漢字字體表》作為常用漢字印刷字體依據。

這些表的性質又分別有所不同,台灣的教育部標準字體規定非常嚴格,但沒有強制推行,所以業界支援的情況也不太一定。香港因為用了台灣的BIG5標準,雖然有自己的標準,但使用者能接觸的產品有時則是被台灣產品牽著走。中國則是非常嚴格,甚至納入GB18030強制標準,凡是宋、楷、黑、仿宋這些基本字體,筆畫跟標準有絲毫不符的,一律不准上市(所以這些字體,即便是不同公司的,總是長得一個樣,很難區分)。日本法律則並沒有明訂這是強制標準,但可能是日本的國民性吧,業者自然而然很積極去遵守它。

有圖有真相

看這些標準的名稱,不如直接看圖吧!

除了各地區的官方標準以外,我一併把台灣以前常見的印刷體樣本,以及康熙字典所刊登的樣式也呈現出來。(※這裡所列的中國標準字樣,是中國對於繁體字的規定字樣。過、請、時等字平常是寫簡化字。)

最前面的「過」字,可以看到「辶」字旁的部份,過去的宋體樣式是兩個點的。但現在各地官方標準都傾向比較楷書的習慣只留下一個點,尤其是台灣、香港的標準還把宋體比照楷書設計成神秘的彎筆。另外可以注意到中國標準,右上角的寫法不太一樣。

芬字請注意草字頭以及中間八的捺筆起筆部份。
有字請注意下面的「月」,台灣標準統一所有的「月」第一筆做撇;然而傳統的月其實是做豎的。有趣的是,康熙字典的月,兩橫不接觸右方,然而所有其他印刷體都沒這麼做。

示的部份請注意下面豎筆是否鉤起,這點除了台灣,其他地方都鉤起來了。

也有人認為各地訂的標準實在都莫名其妙,奉康熙字典的字樣才是重視傳統標準。但是,康熙字典其實有些字也是很特殊的,例如「敬」字的左上角,雖然書寫上通常是寫成草字頭,但由於造字原理上這裡與草無關,所以康熙字典做為字書,有刻意把造型與草字頭區分開來。台灣、香港都依循了康熙字典的樣式,而日本、中國的標準則傾向比照手寫習慣。有趣的是,除了字書以外,一般的鉛字印刷體,以前也是不太區分這個的。

尤其好玩的這個「在」字,看到康熙字典的寫法,你會不會很驚訝呢! 其實在字本來是個手字旁加上土! 但是,如果印刷字體依照康熙字典造成「扗」,又有多少人看得懂呢?

到底哪個寫法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呢? 該以哪個為準呢?

或是這樣問吧,要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以後有機會,這個連載會繼續分別討論各地每個標準,以及討論一些部首的各種造型。

[but] 造字人的苦惱──是誰寫的對? 有 “ 7 則迴響 ”

  1. >>日本則是公佈了《當用漢字字體表》作為常用漢字的印刷字體依據。

    雖然這篇文章有點久了。
    這樣回,也算是有點雞蛋挑骨頭。

    但是關於這句話,
    跟我記得以前逛過 wiki 某些條目的印象似乎有出入耶?

    我印象中,日本公布當用漢字(字形跟繁體中文幾乎無異)是二戰之後。
    另外一次更近代公布的漢字表,稱為常用漢字才是近代的日文漢字。

    字形上當用漢字幾乎等於繁體中文,

    而現代用的常用漢字,則是特徵比較接近簡體中文的字形。

    當然還有很大部分是日文自己創出來的和製漢字。

    詳細可參閱 wiki 條目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5%B6%E7%94%A8%E6%BC%A2%E5%AD%9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B8%E7%94%A8%E6%BC%A2%E5%AD%97

    [日文]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BD%93%E7%94%A8%E6%BC%A2%E5%AD%97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B8%B8%E7%94%A8%E6%BC%A2%E5%AD%97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92%8C%E8%A3%BD%E6%BC%A2%E5%AD%97

  2. 我是大陆来的一位字体爱好者,或者说,狂热者。我觉得文章当中有些表达并不好。对于台湾与大陆的纠纷,我保持中立。但是区分为“台湾标准、香港标准、中国标准”这个我并不觉得严密。你说区别为“台湾标准、中国标准”我没意见,但把“香港标准”也掺和进来我就觉得怪怪的。我觉得改为“大陆标准”或“简体标准”会好很多。
    文章很详细,谢谢作者的用心!

  3. 最近我發現有幾個常用字就有這種問題
    像是「說」、「茶」……等
    是說,根據《刻石錄》:字詞統一表#十四畫,「說」的右上應該是「/\」類似「八」的形狀……但是我發現很多字體是選用異體的「\/」
    我自己做了個簡單的比較,像是文鼎字體、蘋果的「儷黑 Pro」就是這樣,另外,這篇文章的字體是信黑嗎?如果是的話信黑也是選用異體的寫法……
    而「茶」上方的草部,以前有上日文課所以知道日文的草部是類似雙十節符號那樣連在一起,可是中文不是吧……文泉驛字體、Adobe黑體繁、華康字體、Droid Sans、還有這篇文章的字體也是……

  4. 有些很常用的字也有這問題

    像是「說」,到底右邊的「兌」的上方應該是像「/\」還是「\/」?

    蘋果的儷黑體、信黑體(除非說這篇文章並非使用信黑體)是後者,但是標楷體、新細明體、微軟正黑體、文泉驛字體……等的都是前者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