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設計、訊息設計大師 Eric Spiekermann 有次受訪時說道,平面設計其實也沒有什麼「危險」-- 沒有人因為選了不好看的字體,或做了不好看的版面而死。但他有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卻是因為一場出人命的意外而來的。
ff info的故事
平面設計在大眾運輸上的確可以是攸關生死的事情。1996年德國Düsseldorf國際機場大火,造成17名旅客罹難。原因是糟糕的安全指標設計,使他們無法在第一時間內找到逃離火場的方向。機場高層痛定思痛,決定改善不安全的安全指標設計。所以他們找來了 Eric Spiekermann 規劃一套新的指標系統,包含特別為這件案子設計的字體「ff info」。

FF info 是特別為大眾運輸指標設計的字型家族(font family)。它的設計重點是要讓各式各樣的旅客快速、清楚的辨認指標。依據這個意念,這款字體有相當高的 x-height,讓單一字母顯得長而顯眼;另外,不僅是注重黑的線條部分,線條之間的留白空間也夠大,讓一定距離以外觀看仍然非常清楚;而為了達到最高的辨識度,也在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下了很大的功夫,讓容易混淆外型的字母變得容易區分,例如小寫 l ,大寫 I 與 1 的差異化。
公団ゴシック:非典型交通字體
而在東方也有相當有趣的案例。以下圖片左邊展示的是日本高速公路字體公団ゴシック,設計理念是「時速100公里,距离140公尺,判斷所需時間在5-6秒內能清楚辨識的字體」。
可以很容易發現有些字體的寫法不是「正確」的寫法,例如「鷹」相當明顯。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減少了字體的筆劃,加大了字裡的留白,就算遠遠看線條也不會糊在一起,非常清楚;另一方面,它只是劃出了一般人腦中對一個字的大致印象,讓人可以一眼認出這是什麼字,而不會分神到筆劃等不重要的細節。
右邊是一般有喇叭口的黑體,台灣的路牌標準字金梅粗黑體也有喇叭口。然而這種字體並非是為了「時速100公里,距离140公尺,判斷所需時間在5-6秒內能清楚辨識的字體」這樣的意念設計的,也自然不具備這種功能。
台灣路牌,FHWA與Clearview
說到台灣的路牌,其實這些每天看到的東西學問可多了。一般而言,台灣路牌中文是上面說到的金梅粗黑體,但相信大家都有看過不同字體的路牌,或許是因為承包商的一端沒有標準化。不只是中文,英文也常常沒有統一,但大致上有Arial與FWHA兩種。
Arial 大家都非常熟悉,是每一台電腦裡都付的字體。研討會、官方會議也樂得指定文章標準字體必須是Arial。但是Arial真的是一個如此萬用的字體嗎?下面這張圖來自Spiekermann.com,標題是Helvetica Sucks,意思是Helvetica很爛。當然,它的山寨版Arial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從這張圖看起來,helvetica與Arial(前者的山寨版)的視認性相當糟糕,尤其是像1 Milliliter 這類辭彙出現時,簡直會把使用者、讀者都搞瘋:他們只有看到一堆直線。例如輸入帳號時,剛好有1, l, I, i 幾個字母,用到legibility低的字體也會讓人很挫折:我剛剛輸入的到底是哪個字?這種低落的視認性在交通指標上也會造成一定的困擾。若要更詳細了解Helvetica在視認性與易讀性有哪些問題,可以參考 UI 字型大評比。
至於FHWA是美國公路管理局(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開發,大約從1950年代晚期就開始開發使用,並在1966, 1977與2000年有數次更新,台灣的路牌英文大部份採用了這個字體。而不止台灣,根據type is beautiful,中國大陸的指標最近也廣泛的換成這套字體。
但有趣的是美國自己漸漸淘汰了FHWA,換上Clearview,是個名副其實相當清晰的字體,不但提高了視認性與易讀性,更考量到低光照下的光暈影響,還有反光材料的材質影響。
從下面的圖片可以看到,新的Clearview雖然承襲FHWA的比重、造型,但筆劃變細,x-height變高,字寬增大,內部空間也增加了,讓一定距離以外的觀者也能清楚辨認。實驗結果發現Clearview的易讀性讓時速72公里的安全辨識距離增加了24公尺,多出了4秒的反應時間。
另外,對於較高齡的駕駛,路標的反光常常會讓他們眼花,看不清楚指標,字會黏在一起,是一件危險的事,例如下面這張圖所展示的效果,可以發現Clearview在反光時比FWHA還要清晰。
小結:重點在情境脈絡(context)
以上舉的例子是希望與justfont blog讀者分享平面設計一般不為所知的面相。其實如同所有的設計,平面設計最重要的地方,也永遠不在於好不好看,而是符合情境脈絡。Helvetica的濫用,或者是台灣、大陸完全接受美國的公路字體,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欠缺思考」的事實,沒有仔細思索一款字體是否真的如此適用於指標設計,而指標設計的良莠時常是人命關天的。
希望我們的官員、主事者不要再有「看得懂就好」的便宜心態了。
2013.03.07補充
日本日前已放棄使用道路公團黑體,逐漸改用圖中右側有喇叭口的那黑體了,也就是赫赫有名的Hiragino黑體。原因是較近期的新理論認為過於特殊的設計,容易讓駕駛人視線停留(像是,哇那什麼字阿!),反而造成危險。與平常不同的寫法,反而有可能不容易辨識。
高速道路公團選擇改用日本在平面上廣為使用的Hiragono字體,就是希望兼顧容易辨識又避免突兀,但這是不是最佳答案,也還是個實驗進行式。
避免筆劃模糊、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勾、彎,有助與讓文字看起來比較簡單、清晰,本來道路公團是以這樣的理念設計的,無論如何還是非常重要的嘗試。
不好意思
偶然間閱讀到你的這個文章,道路使用字體的介紹很棒!
但是關於在日本“公団ゴシック”的字體,格主在2013.03.07補充文說到”近期的新理論指過於特殊的設計“這邊說法,我想請教一下是在網路上或是新聞那裡的出處?
目前以我所知的是日本高速公路把使用舊的公団ゴシック換成新的ヒラギノ官方說法是有說到使用ヒラギノ有提高遠處的辨識度,然而也有其他的理由,因為設計者已經過世了,每個標示的文字再製作上幾乎每個字體都需要從1開始,這在設計上非常花時間,所以選用ヒラギノ我想也是符合時代性與成本的考量決定吧。
不過還滿多日本人還是念念不忘這公団ゴシック字體,還自行復刻字體了放在網路上讓人自由使用。
大陆公路字体这方面没有什麽考究,而民众大都觉得能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