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談談康熙字典體

道光七年康熙字典重刊本|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這是目前市面上相當流行的康熙字典體原本:康熙字典在道光七年 (1827) 的復刊本,上頭的字是木刻字。由中國字型廠商「文悅科技」經營者厲向晨使用 bitmap trace 法製作而成。康熙字典體顧名思義,就是一本古籍上面的字體。

2013 年是這個字型在台灣大行其道的一年。在書店、書展、路邊建案廣告、手搖店等等,都不難見到。在字型討論社群字戀字嗨上,也不難發現有網友拍照詢問「這是什麼字體啊?好有感覺喔!」結果一看,果然都是康熙字典體。它的確曾在的台灣平面設計興起某種風潮。

但在談論這種風潮以前,我們想先跟大家介紹它到底本來是什麼。

具備研究價值的字書

康熙字典是中國辭書編纂史上的里程碑。它基於前人成果,依據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並且修正錯誤處,有一定的考證基礎。收字數量也超越在它以前的任何字書,共有 47, 035 字,許多其他字典找不到的冷僻字卻能在康熙字典上找到。此外,康熙字典搜羅了該時代所能發現的最正確資料,不論在形音義的考究,都幾乎搜羅所有在它以前的古籍,可以說是中文字的典藏寶庫。香港、台灣、中國、日本編審標準字形或相關規範時,也通常會將康熙字典納入參考。 不管是單純參考康熙字典所蒐集的寫法也好、服從這部著作的「權威」也好,它都是有研究價值的。

也就是說,「康熙字典體」這套字的寫法、筆劃與結構,都是非常重要的學術研究對象。事實上,根據原作者厲向晨,康熙字典體原本製作之目的就在於「學術研究」,供古文字學者、古文化學者、字體製作者研究使用。

普遍錯用的康熙字典體

但這個字型為什麼還是會引起一些網友抗議說不要再用了呢?簡言之,是因為普遍的誤用已經形成了某種視覺污染。

出於《字型散步》|找不到這個主題與該字型的關聯點

根據網友 fallengunman 的整理,2013 當時使用康熙字典體於封面設計的書藉非常多,多得令人發噱。

德國字體研究者、字型設計師 Eric Spiekermann 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字體設計師就像流行歌手一樣,你沒有辦法阻止有人在浴室亂唱你的歌。」這應該可以拿來比喻康熙字典體在台灣受歡迎,或應該說,被濫用的情況(不過這套字型算不上是「設計」出來的就是了)。

字體設計師就像流行歌手一樣,你沒有辦法阻止有人在浴室亂唱你的歌。
Eric Spiekermann

雖然康熙字典體在 2013 年底就已經停止下載,並禁止使用。(據了解是某中國化妝品買斷了這個字型的版權。)但這無法阻止「皇上」持續「出巡」。在台灣,它還儼然成了為某種次文化的流行元素。(朕的字體)。而這樣的流行有可能是根源於它曾經氾濫的聲勢。

由於筆劃、結構、破損感,有「古意」的聯想是可以理解的,是市面上缺乏的的復古字型,不難想像歷史相關作品會想要使用它。又因為筆劃邊緣破損,跟大多數電腦字型的「平滑曲線」便有區別,顯得較有「人情味」。我們觀察,只要關鍵字有「時光」、「幸福」,或美食、旅行、慢活⋯⋯等等,大多會見到康熙字典體。總而言之,康熙字典體與台灣曾流行的小確幸風潮合於一氣。產品有多麼小確幸,康熙字典體就有多大的篇幅。

關鍵字「美味」「時光」。原圖攝於公館唐山書局

這樣是不可以嗎?也不是。其實一個設計從概念到成果,要負責任的關係人很多。可能設計師不喜歡這個字型,但業主、客戶很喜歡。或是因為業主、客戶的競品也用了這款字型,不跟風沒有安全感。最後總而言之就用了。

我們在這裡只是嘗試提供字型專業的意見給不論是設計師或客戶的您參考。????

〈創作一套古籍字型,有什麼難〉裡,我們曾提到「古籍字型復刻」可能的定義:

康熙字典體肯定不是第二項。因為是原樣掃描,讓它比較像是第一項。而第一項如上述,從來就不是基於商業應用的目的而設計的。商業應用字型曲線要平滑、字要看起來一樣大,不可以有些字倒了、歪了。但也不是就沒有厲害的設計師可以把不完美的字型以相當精緻的方式呈現(王志弘,2012)。所以問題不是出在這個字型,而是出在想要使用它的人(們)身上。

另外,康熙字典體因為是原樣掃描,有些字形是現代讀者陌生的,例如「你」、「在」。

原圖由 But 整理

再來,流傳於網路上的康熙字典體,大部分是 3000 字試用版。有些缺字竟然使用新細明體或標楷體補充(這不是很荒謬嗎?)有缺字可以自己去圖書館找一本古籍參考適合的字,或是用手繪,也會很有康熙字典體那樣破掉的感覺吧。

回顧那段日子⋯⋯

我們可以點出一些字型,因為特殊的外貌而配備了「新手磁鐵」:專門吸引剛入門的各種人使用。例如歐文的 Comic Sans, Lobster,以及在台灣的康熙字典體。

這些字型是糟糕的字型嗎?從商業應用的角度來說?好與壞是見仁見智,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之間的看法往往也相差很多。不過字型行業裡,對於字型品質定義有一些最大交集的意見,也就是排印與呈現的品質:

  • 字符、符號之間的距離設定會不會太緊、太空,造成設計師與讀者的困擾呢?
  • 文字會不會深淺、大小不一,干擾閱讀呢?
  • 標點符號的位置有沒有放對呢?
  • 文字曲線平整嗎,有沒有不在計劃中的凹凸不平,印刷出來之後被抓到有詭異的缺陷呢?

從這幾點去看,可能就會得出康熙字典體是一個糟糕的字型的看法。而這的確也是業界的普遍意見。

不過,從有印象「康熙」大行其道的 2013 年,到 2014 年的太陽花運動代表字型(之一),又到「朕的字體」次文化風潮,這個字型已經脫離字型設計的討論範疇,而成為了社會文化現象。而且,也至少越來越不常在建案廣告、大看板上見到皇上了。

事已至此,我們應該可以平心靜氣看待這個現象了。

給初學設計的你:除非是想要做梗圖、或有相當有功力可以駕馭,否則這個品質不良的字型對作品很可能只是扣分,而非加分——小心被人貼在網路上嘲笑。

給業主、客戶:不要再逼設計師使用這個字型了,目前替代品非常多,品質絕對超越康熙字典體。花錢買正版,品質有保障。該付的錢就不應該省喔。

我們來談談康熙字典體 有 “ 10 則迴響 ”

  1. 其實字體本身就無是非之分,端看使用的人能如何善待!日本很多這種復古風且重新詮釋的字型,就是在某種程度上的修飾,又有保留其風味,品質也有兼顧到。保留原樣並沒有不好,但不太適合小字的大量閱讀(尤其有些字比較不清楚的話就會更嚴重),而較適合標題大字樣的顯示;重新詮釋也並沒有不好,它有其易讀性的重要使命,用在標題上或內文都算合宜,只是在標題顯示上不若保留原樣的那樣吸引人(或引發好奇感太多)。除了欣喜堂之外,日本華康最近也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了:
    http://www.dynacw.co.jp/Portals/0/images/news/release/2013_newfontsA.jpg

    1. 這組是信黑體 W6,在蘋果電腦看起來的效果是https://www.dropbox.com/s/njs4kvuop6hce9v/xingothic.jpg
      這是字體渲染引擎的問題,目前 justfont 正在很努力的解決!

  2. 與其說是誤用,我覺得用的不好,更能表現一個字體用於錯誤的場合

  3. 写的不错, 不过发现个小问题, “参考资料” 中第二条, 应是 “Wikipedia 康熙字典页面”.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