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Director’s Club,紐約字體指導俱樂部是極具影響力的字體設計研究團體。它成立已經有六十五年的歷史,想想在 1945 年,幾乎等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當時在紐約已經有這些任職於廣告公司的設計師ㄧ起組成這個以字體設計為研究的團體。
除了定期的舉辦沙龍,研討會等有關字體設計的講座,紐約字體指導俱樂部年度展是一年聚辦一次的重頭戲,透過年度競賽的方式選出字體是用在設計上的優良作品,同時發行年鑑,得奬作品分成五個路線巡迴世界展出,展出國家遍及五大洲,數十個國家。
策展人李根在老師剛到紐約時,幾乎每天只要有空都會到 TDC 展的展覽會場看展。其實這些作品不僅是版面構圖有可觀之處,其印刷效果、紙張的手感、展場呈現方式,都有值得觀摩之處,而這是設計年鑑所難以提供的體驗。因此李根在老師才想,「如果台灣的設計師也能親眼看到這個展覽多好啊!」而這也是將本次展覽引進台灣最首要的初衷。
TDC 的全球巡迴展在亞洲通常只停留固定展出的日本, 其他國家幾乎少之又少被納入世界巡迴展的路線中,這是令人扼腕的。李根在老師與 TDC 主席多次討論,費盡心力找到各大贊助單位後,終於順利在兩岸開展。
展覽亮點
這場展覽得來不易,以下是 justfont blog 發現的亮點,並且能在 TDC 官方網站找到相關資訊與評審講評,在此先讓還沒參觀的大家一睹為快。
網頁設計
其實 TDC 特展在平面設計一項也評比網頁設計。評審之一,也是知名網頁設計師 Jason Santa Maria 將 Red Bull Music Academy 的官網評選為本次網頁設計的首選。
Red Bull Music Academy 在世界各大城市串連樂迷,並且音樂家合辦活動,藉由訪談、現場表演分享音樂知識。這個官網其實就作為它線上的門面,收錄活動影音、文章與訪談。
這個網站在圖片的應用上是極有衝擊性的,但真正的亮點是字體的運用,主要是因為使用了 Łukasz Dziedzic 所設計的 FF Clan,才會更凸顯整體視覺的張力與效果:較重的磅數極為吸睛,在瀏覽時的確能成功吸引目光,並且達成資訊的傳遞。而 FF Clan 的內文磅數用在註解、文章摘要則是相當經濟而妥當;而真正的文章內文使用 Georgia,這套字體在現今網頁上顯示的效果仍是相當穩健可靠的。
整體的排版體系其實非常簡單,但效果卻出奇的好。整體視覺效果讓網站看似更像精心校排的雜誌。但或許最棒的一點還要算是響應試設計(responsive design),不論使用何種平台、裝置或瀏覽器,都完整的容納所有出色的設計元素,讓原本就出色的排版設計不因螢幕尺寸大小影響而走味。
書籍設計
這是關於一個展演空間的書。在荷蘭,這裡是年輕藝術家發跡的所在。這本書設計上主要的挑戰也在於保持獨立特質,不要與特定風格有特殊聯想(例如龐克或舞蹈)。乍看之下,黑色書封感覺非常低調,相較於綠得發光的標題,對比便非常鮮明。明亮的色彩、頑皮的排版與絕佳的攝影相輔以成,讓人聯想到現場表演的活力十足。在團名的標題上,則以該場地指標使用的字體表現。這種大膽作風完美的描述了這個場地的個性。
字體設計
評審之一的 Eric Spiekermann 認為,字體可以解決問題:可能在小字號時有特別高的視認性,或者在小空間內表現其佳、在螢幕上顯示得特好。或者他們會沿襲經典,製作精良而實用性高。而 Balkan 這套字體根本不解決問題,其字母型態也沒有特別令人驚喜。但有個前提是,設計師要怎麼樣在一個字符中呈現兩個字母?拉丁字母與西里爾字母 (Cyrillic)其型態有何異同之處? Balkan 就將兩種語系的字母結合在一起,解決的問題並非字型機能相關的問題,而是文化問題。
這套字體凸顯了兩套文字的差異,並且點出重疊之處。西方字體設計師很多人都忘了一點: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讀的都不是拉丁文字,西里耳字母就有數十億讀者。國際品牌發現訊息必須要用當地的語言表達,不管是什麼語言都是如此;而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字體設計師踏入新的未知領域。各地消費者對品牌 logo 的印象大都建立在拉丁文字上,但真正的溝通必須要以當地母語表達。
Balkan 不只是一套字體,它更是一個概念,在增強溝通對話與文化差異的覺察上,為設計師上了寶貴的一課。
訪問李根在老師
在李跟在老師陪同下,我們得以細細探索本次展覽的用心之處。針對我們觀察到的有趣問題,李老師做了以下的回應。
通常像 TDC 年度展這樣的業界盛事,評審是如何評估作品好壞的?
李根在老師:其實在這種平面設計的評價上,整體的視覺衝擊是關鍵第一步,美學畢竟才是視覺的第一要素。而這些評審本身的視覺經驗是相當豐富的,所以如果缺乏夠有新意或良好概念的作品,會比較難突出。其實這些評審畢竟都還是西方人,他們在設計上也還是從自己文化裡的傳統去反射出視覺上的東西。所以如果是東方人要參賽,我覺得要從東方的元素去發展,畢竟這是評審視覺經驗裡不一定有的,也比較可能帶來某種衝擊。
所以是說從我們獨有的東西去找元素?
而如果說我們真的要能發展出某種自己的特色,那當然還是要從自己文化裡去看,實驗能不能去反射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到視覺美學上,這樣才可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西方帶著走。
其實 TDC 特展都滿多元的,而且主要是平面上的排版設計居多。這個部分應該較是 Communication Design,或 Information Design,重點較多在於溝通,這類作品在評選標準上又有何不同?
李根在老師: TDC 的評選項目區分滿細的,例如字型設計與平面設計就是有不同一群評審下去評,畢竟兩個領域仍有基本上的差異。Information Design 主要仍是看創意執行,主要評的是在編排、美學、創意上有什麼特出之處。當然選字型還是重點所在。不過並非所有作品都是完美的,因為立意要溝通的設計本來就有很多要取捨的,所以在評選時也會去衡量作品主要的用途與目的為何。
身為策展人,老師在這次有沒有特別想傳達的理念?
李根在老師:老實說實際上是照樣展出本次 TDC 年展入選的作品。但是其實我認為這個展覽對國內的設計師是很重要的。因為你要現場看這些東西的呈現、他的編排與印刷的質感,才能有最完整的體會,這些是無法在設計年鑑上獲得的。
而鑽研西方字型學的人本來就比較少,相關知識與用字文化背景上的掌握,也不一定那麼充足;而我們在這場展覽中看到的作品,他們設計師可能都是從小就沉浸在裡面的,很年輕時就做過排版工,所以這樣的童年啟蒙的基本工也是比較難跟上的。我當年在紐約這種感慨就很深。我以前就得過號稱幾百個獎項,覺得自己已經很強了,沒想到出國之後又看到另一片天,世界實在太大了。所以我鼓勵學生有機會就出國見見世面,畢竟要到這樣的環境中,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在什麼樣的位置上。所以引進TDC 也大致是出於這種感想。
參觀資訊
展出日期:2013.06.01–2013.06.12
開放時間:9am-6pm
展出地址: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國際大樓 1樓
策展單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商業設計系所
參考資料:
- From the Judges 3 —Type Design––TDC Website
- From the Judges 2––TDC Website
- TDC 紐約字體藝術指導俱樂部年度展官方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