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字體散步是這樣的:這首先是一種新形態的休閒娛樂。它的重點在於散步時必須東張西望,到處觀看路上字體,如路牌、招牌、指標之屬,乃至於人孔蓋上的字體,都是觀察的對象,然後擇其神來之筆者、莫名其妙者拍下照片然後與親朋好友分享。
在還沒有數位字型的時候,手繪招牌字體反而可能反映更多的巧思與創意,甚至所謂的「人情味」。這與今日由整齊的電腦字體所組成的街景,是非常不一樣的。但可惜承載時代記憶的它們正在消逝當中,因此我們特別想要關注這些字體的緣由、歷史與特色。
不過人人關注面向不同,我們絕對支持大家拍攝能吸引自己的各種招牌。不論是因為極美、極醜,或是極為怪異,都是享受這種休閒娛樂的好方式。唯一要注意的是,小心後方來車。
路線範圍
這些照片是我們從大龍峒保安宮出發,閑晃一個下午所取得的。途中經過大龍路、蘭州市場、寧夏街、歸綏街、民生西路、重慶北路,最後抵達太原路。其實一開始要進行這樣的探訪計劃,也沒什麼頭緒。畢竟這種老式手寫招牌字體可能隨處皆有,但既然要投入寶貴的時間專門搜集它們,當然不免會想到先鎖定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地方。或許大同區正是一個寶庫:作為臺北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他可能富含了歷史悠久的傳統市集、商家。而這樣的地方最可能充滿老式的手繪招牌。抱著這樣的揣測,我們先到了大龍峒。
顏真卿式楷體:台灣老招牌的經典風格
這次散步中第一塊遇見的招牌就是這個,在庫侖街附近。這種楷書的風格應該是台灣最常見的招牌字體之一:顏體,也就是帶有顏真卿風格的楷書。根據蔣勳的說法,顏體字的厚實、端正,所內涵的精神即是大氣、寬厚與包容。這種精神被運用在商家招牌之上,也頗有中國儒商童叟無欺、重商譽、講信用這些基本信念的意味存在。
不過可惜的是,目前電腦字型中的顏楷體都很難重製顏體書法方正中不失靈動的線條,或許是貝茲曲線要描繪書法的力道變化是一件相當費心神的事情。其實台灣街道上還是有很多像這樣的字體,通常是由金梅字型所製作的楷書,但相較於手繪的版本,似乎少了一點靈活的動力。
主配角都合宜的隸書
隸書我們還不懂怎麼分析,但就這一路拍下來的招牌,隸書比例也是很高的,而且常常與方正的顏楷體一同配合演出。不知道在古早年代的招牌設計有沒有類似現代的字體匹配觀念?這些隸書造型寬扁、重心偏低,創造的效果是比較和緩的,可能也是用於副標題的原因之一。
漢朝時隸書是書寫在竹簡上的。竹簡上是縱向的纖維,用毛筆書寫時,要盡力破除纖維的阻力,而蠶頭燕尾的造型,還有顯眼的波折造型(「一波三折」成語原本就是在形容隸書的橫筆。),就是這個事實的體現。也或許是這樣的視覺特徵,讓隸書作為主要標題還是很有效果。(But 說過,字體始終取決於載體)
驚喜
其實旅途中最興奮的時刻莫過於看到一些非常難得的景象。有些甚至如果不快點照起來,可能哪一天就從此消失了。
大龍峒字體散步在此告一段落,大同區還有更多地方,有待我們慢慢探索。如果你認為你住的地方附近也有許多這樣的可觀之處,歡迎投稿給我們 just@justfo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