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傑出華文漢字設計作品展

hanzhiexhibition

2013 華文傑出漢字設計展系列酷卡,
logo 為李根在老師親自操刀

藉著這次展覽,讓漢字設計以強大的生命力、感染力,成為鮮明的時代特徵、俱有華人特色的視覺符號。
—傑出華文漢字設計作品展

「字體」是中文設計界裡越來越受矚目的領域。尤其最近幾年,台灣、港澳與中國大陸都不約而同興起了研究字體的風潮。特別是中國大陸近年來的「字體熱」已經在網路上遍地開花,知乎、微博、微信上的社群串聯相當火熱,更有獨立字體設計師開始系統性的創作自己的漢字設計。

同樣處於這股風潮中的台灣,雖有繁體中文的優勢與素質水準相對優良的設計文化,但在字體相關的設計作品、設計研究並不如對岸熱烈。臺灣科技大學工商設計系研究所,以及策展人李根在老師的團隊正是帶著這樣的意識策劃這次展覽。希望能借由這次大規模的徵件,提升台灣在漢字設計上的能見度與主導權。

1

策展人李根在老師

但這些都得之不易。上次我們專訪 TDC 紐約字體藝術指導俱樂部年度展時,策展人李根在老師就跟我們提過這個構想:舉辦以漢字設計為主題的展覽。半年後,經過辛苦的徵件過程,搜羅來自台灣、中國大陸、港澳,甚至馬來西亞與美國的華人設計師作品七百餘件,總算有了這次「傑出華文漢字設計作品展」。

justfont blog 很榮幸可以專訪李根在老師,並帶來這次漢字設計展的精華報導。

李根在老師的 highlight

漢字特殊的地方在於它不僅是傳遞資訊的符號,也是視覺上的圖形。這次展覽許多有趣的作品善加利用這個特性創作。例如這個由區德成設計的作品,就將現實世界的物品比擬為漢字筆畫部件的形態,執行出不論在造型或意象上都值得玩味的設計。

2

區德成作品

而這個由設計師陳超宏佈置、設計的香港歌賦街裝置藝術,則是利用立體的空間表現漢字,突破平面的限制,讓漢字溢出在街道上、人們生活的空間中。

3

陳超宏作品

本次展覽也是台灣設計師競逐創意、技藝的舞台。在書封設計、海報設計上都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看。

4

書封設計也是本次展覽亮點,
台灣設計師小子、紀健龍、鄭司維、王志弘的作品都包括在內

5

台科大工商設計校友賴佳韋作品

6

林俊良作品(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7

黃顯勛作品
將音樂的頻率與形象轉換成具強烈動態感的符號,融入主視覺字體設計當中。

justfont blog highlight

justfont blog 一直以來都很關心中文字體設計的發展,從這個面向出發,我們選出了一些相關作品與大家分享:

由香港理工大學學生郭家榮提出的 type experiement 不僅是字體設計構想,同時也是一篇中文排版設計上的論述,非常有趣。

中文要怎麼強調呢? Typography 理論基於西方文字提出,西文字母長久以來有非常多種強調的方式,例如使用全部大寫(all caps)強調,或是使用斜體(italics, oblique)凸顯與內文不同之處。但是中文缺少這種變化。

9

傳統的中文強調法:強調點

10

郭家榮在共同展出的紙本論述中提出「假斜體」

從照相排版以來到數位時代 word 等文書編輯軟體的「I 鈕」,都可以創造出中文的斜體。但是郭家榮提出這其實是「假斜體」—— 因為用光學或者以程式改變的字體造型都失去了中文字本身的均衡與美感,既不好閱讀,看上去又造作。因此他提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文斜體,從傳統的書法截取營養,設計出有合理歪斜骨架,且可以用在排版上區隔內文的字體。以下是他的嘗試。

8

郭家榮的中文字體實驗:中文斜體

其他精彩作品

本次字型大國民邀請到的中國獨立字體設計師應永會,也在這裡展出海報,分別以他的博州小楷書體、浙江民間書刻體、汲古書體作為主要的視覺元素。

12

左為浙江民間書刻體,右為汲古書體

11

應永會的汲古書體

字體設計類作品仍以裝飾性、意象類作品為主。像這個由劉永清設計的江南意象字體就巧妙利用了小橋流水等江南意象設計了一款識別字體。

12

劉永清作品

13

來自香港的 100 毛雜誌以既調皮又富衝擊力的設計為其最大特色

14

廣西藝術學院以明體的筆畫標定其辦學里程碑,形成一幅藝字。

結語:一個好的開始

會後我們也問李根在老師,像這樣性質的展覽以後有沒有繼續舉辦的可能。作為策展人,李根在老師期望還有下一次,甚至更多場展出。這一次非常辛苦的徵集到世界各地華文漢字設計的優秀作品,但仍偏向推廣性質,作品內容較為歧異。他希望,下次的漢字設計展可以經營出更明確的觀點、有更突出的論述與表達,甚至擴展到更廣泛的漢字文化圈,例如納入日韓等地的標竿作品,也是可能的方向。

本次漢字設計展優秀作品眾多,還有許多我們不及備載的好設計,推薦您親自到現場感受!

14

到現場才能感受排印的實體質感

【 展覽詳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