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蘭陽明體創作故事系列文的第三篇。回顧第一篇創作的起源,詳見:蘭陽明體的故事(1)巧合。回顧第二篇創作的過程,詳見蘭陽明體的故事(2)非典型創作。
林霞從 2018 年底專心研製的新字型,公司內部開玩笑地以「霞姐宋」、「霞姐金宋」代稱。但其實公司裡大家都知道,林霞以追求代表作的心情做準備,取名也應達到此一高度。前作「金萱」、「金萱那提」因為是明體融合黑體、圓體的「混合字體」,故以特調飲料取名。本來考慮到產品命名延續,團隊也曾思考「紅玉」、「鐵觀音」等可能性。
但這次創作完全是明體,重要的基本字型,似乎更應以雋永深刻的方式命名。於是 justfont 的精神口號:「更好的文字風景」就納入了討論——不如這次真的用地景命名吧?畢竟字體領域裡,不乏以設計師所在地、出身地、嚮往之地命名的例子。如蘋果的 San Francisco、New York。東亞的案例,如字游工房的「柊野(ヒラギノ)」即是京都地名——希望字體長遠流傳,與京都般永恆,故以此命名。
用地名取字名,很有道理。但全台灣這麼多地方,要選哪裡呢?大家想了一輪,才發現人生許多重要問題的答案,往往就在自己的身邊。「蘭陽」是宜蘭別稱,宜蘭是林霞的故鄉,何不就叫「蘭陽明體」?以作者的家鄉命名,也能暗示我們對字體的盼望(名稱也很美)。
跨界合作
製作字型跟做咖啡有點像。原本咖啡豆沒有明顯味道,烘焙後才有各種複雜香氣。字體的命名有如烘焙咖啡豆,能為字體創造更鮮明的性格。而即便同一手法烘焙的豆子,萃取方式不同,也會大大影響品嚐的成果:有如字型的實際應用,錨定使用者對字的第一印象。
為新字型找到合適的用處,是一切關鍵。從 2020 年「台北公車捷運詩文」的合作起,設計師首先製作的都是詩文用字。詩文自然更能凸顯字體的情感,但若要與宜蘭找到更深刻的共鳴,呈現宜蘭作家的作品,才是最好的選擇吧!於是,我們找到出身宜蘭的詩人吳緯婷,請她以宜蘭為主題,創作一系列現代詩,再以蘭陽明體呈現。
著有詩集《一次性人生》,故鄉是吳緯婷許多書寫發生的場景與核心。2018 年,她的〈龜山〉、〈涉水——歪仔歪橋〉、〈Baisin 之歌〉與〈雪山隧道——致 5 月 11 日凌晨〉等圍繞宜蘭的詩作,由樂團 A Root 同根生改編為聲音詩,入圍當年金音獎最佳風格類專輯。她對跨界創作不陌生,也就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說來很巧,當時吳緯婷在宜蘭文化局工作。林霞身為地頭蛇,果然循線找到了吳緯婷。2019 年底,justfont 一行人便帶著字稿到宜蘭與吳緯婷相談。
宜蘭與水
要書寫宜蘭,該表現什麼面向呢?為共有的故鄉找尋一個話題,既能書寫情感,也能與字體風格相呼應的事物,會是什麼?
台灣人都知道「竹風蘭雨」。宜蘭全年超過 200 個下雨日,可能連下 28 天。不只是空氣中的雨霧而已,湧泉、溝渠、溪流、埤塘與濕地,水景構成了宜蘭的地貌。水與宜蘭連結深刻,大抵出身宜蘭的作家,寫宜蘭,一定會寫到水。如黃春明說宜蘭人是「雨的小孩」,簡媜說宜蘭是「雨神眷顧的平原」,在吳緯婷的宜蘭書寫中,也常看到雨的存在。
以水為主題,不僅書寫宜蘭,也能讓人感受蘭陽明體的特色。
蘭陽、讀月、淺水
要讓漢字有情感,得先反過來思考「方塊字」。現代印刷體佈局盡量滿足正方形,可以讓閱讀更平穩。但極致平穩也讓字失去感情與個性。漢字本有不同形狀,讀者看書法作品感受到的行氣,也就是不同形狀間相輝映而有的律動感。林霞與團隊參考雕版印刷《澗于集》,就是想研究如何回溯漢字的原始輪廓,融合進現代明體的穩定架構中。
字體的輪廓不再限於正方,有流動變化,表現空間因此成立。讓筆畫在其中舒展延伸,能湧現書寫者的個性與情感。林霞以「蘭陽、讀月、淺水」舉例說明此一特質:相較於典型的現代明體,蘭陽明體更為瘦長,標定較為典雅的印象。在此大致印象下,成就細節質地的,是筆畫設定。
多數當代明體的撇畫彎曲處多始於筆畫起頭。而蘭陽明體則設定在筆畫後半段,能帶來悠長的尾韻。這樣的設定並未破壞部首的結合,反而加強了結合效果。以「陽」來說,多數現代印刷體的撇筆不會延伸到阜部下方,蘭陽明體則是結合在一起。
更緊密的結合,是一大精神理念。當代的漢字設計流程,通常是筆畫與部守的模組化結合。優點是有效率,但往往造成字體不具整體感。以「讀」來說,容易最後左右不相關。林霞與團隊的做法是將言部直接放在「賣」的左撇上。除了使字更有整體感,也讓流動的輪廓浮現,更有浪漫情感。
最有流動的設計,可用「淺」說明。弋字勾在印刷體佈局中,極難處理。它原先就是相當延伸的筆畫,但以往的思維是:把延伸的筆畫努力塞進正方框框,屈就字體排版的格式,以帶來穩定的效果。不過,這次林霞的思維是「讓 30% 的字特別」,平穩可以用其餘的字達成。但「淺」這種有大筆彎曲的字,大可盡量表現情感沒關係吧!
水的流動與變化,說明事物不必然會依照我們既定的印象。非典型的蘭陽明體,似乎也能用水去理解。
從我的故事,流到你的故事
水,既能說明理念,也是宜蘭的特色——林霞與吳緯婷之間共有的連結。因此最後我們以「宜蘭的水」為主題,委託吳緯婷書寫系列詩作,她也很感興趣,立刻答應了這個邀約。2021 年 9 月份,她的新作《白T》中,完整收錄七首書寫宜蘭水的詩作,並以蘭陽明體呈現。
其中有一首〈溪畔浣衣〉,最引起林霞共鳴。吳緯婷發想自畫家藍蔭鼎同名水彩畫作,書寫古早宜蘭人家在溪邊洗滌衣物的場景。林霞說,這首詩重現了她兒時記憶中的宜蘭:
人們在溪畔浣衣
在清淺處洗滌
交換八卦、水花、赤裸的日常
一滴水經過層層衣物
從我的故事
流到你的故事
——節錄自吳緯婷〈溪畔浣衣〉
原先,林霞受到《澗于集》極大吸引,初期字樣相當具有雕版特色,甚至有點剛硬了。剛硬的造型,還配上極為圓潤的橫筆小三角,一時間帶來微妙的衝突感。後來,她將許多細節修改為較為和諧、自然的造型。「畢竟這麼衝突又剛硬的東西不像我的個性」,林霞回憶道。
字型設計究竟是技術性的工藝,還是個人情感的創作?或許都可能是答案的一部分。在自傳《製作文字的工作》中,日本字型設計師鳥海修提到了故鄉風景對自己日後追求「空氣、水、白米」般的字體,有強烈的影響。林霞也心有戚戚:「字型設計雖有嚴格規範,但本質上終究是創作。個性是無法在創作中隱藏的。跟設計者的生命經驗、成長背景,脫離不了關係。」
東亞的字型設計師大多有「明體夢」。林霞盼望多年的代表作,最終是回歸家鄉風土、人情,細細凝鍊出來的。而有一天,大家也將用這個字體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從我的故事,流到你的故事」大抵就是這麼一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