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們要談的其實是兩種設計的不同:發生在螢幕顯示的互動設計,以及發生在紙本印刷上的平面設計,兩者是非常不同的。Khoi Vinh 在他 2007 年的一份相當經典的簡報中闡明了這個概念,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直接點進去看。在這裡justfont為大家摘要、整理以及補充這位大師的知識結晶。
這段期間 justfont 不斷向中文的使用者分享使用web font的重要性,其實也是因應目前的時代趨勢:螢幕顯示世代中,傳統「平面印刷」設計的原則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設計師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可以100%掌握設計品最後呈現的樣子。但我們先回顧一下,在當今的數位裝置風潮之前,設計是怎麼回事。
傳統印刷設計的重點是「說故事」,好比演說
首先,我們看看大師怎麼定義傳統的好設計:
「傳統上,好的設計方案,其實就是在說好的故事」
也就是說,平面印刷其實就是在說故事,如何用圖文表達,讓觀者一目了然,是印刷設計最重要的地方。比如說下面這張由平面設計大師 Edward Tufte 讚賞的拿破崙遠征俄國路線圖,就用簡單的概念圖表達軍隊行進的方向,用文字說明細節,當然再搭配了良好的排版,就是個一目了然的簡明故事了。目前,這種東西我們也把它稱作 infographics。
而在傳統印刷中,排版的重要性也不亞於原作者的貢獻。排版的意義在於凸顯內容,但有些排版設計以順暢的流程與簡明的布局,讓內容讀起來更舒服,讀者更容易沉浸在書本的氛圍中;更不用說,有些很有力道的設計更讓人過目難忘。
另一位大師 David Carson 就是這方面的好手。例如 Beach Culture Magazine,就是平面設計迷必須知道的一本雜誌,裡面深具衝擊力的影像圖文設計,可以讓讀者立刻了解更多意在原文作者言外的事情。
「控制(control)」是說故事的主要工具
在上面幾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成功的設計出於好的故事。那麼,說故事有哪些原則呢?根據Khoi Vinh,好的故事有下面三個原則:
- 一致的世界觀:一致的風格、觀點等等。
- 完美協調平面上的一切元素:不能有不必要的元素,每個元素都必須用得有邏輯,並且互相協調。
- 建立從作者到讀者的單一通路:也就是要把溝通時的「亂度」降低,讓讀者可以心無旁騖的接收作者的訊息。
但是如果沒有「控制」,這些原則就無法發揮到最佳狀態。「控制」並不是很困難的概念:只要是印出來的東西,受設計師的控制就很大。
不妨想想「我們能對一本書怎樣呢?」畫它、在上面寫字、拿去印、掃描成照片⋯⋯這些動作,都不會改變原來內容的排版。也就是說,設計師希望這本書呈現給讀者什麼感覺,它就可以是什麼感覺。就像演講一樣,是單一方向的傳播(除非有人鬧場,在這個比喻中就是把書撕爛等等)。總而言之,傳統印刷中,設計師有相當大的權力可以「控制」她╱他的設計。但在螢幕顯示時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螢幕顯示:從演說變成交談,使用者行為成為重點
其實,在物理原則上,螢幕顯示與印刷顯示就是不同的成像法。螢幕顯示是由發光的像素「主動」把光射到人眼裡;而印刷顯示則是把光「反射」到眼睛中。在視覺上來講,螢幕顯示就因此比印刷顯示還要來得刺眼。
再來,我們目前處在一個螢幕尺寸與解析度相當碎裂的時代,使用者端拿了哪一種裝置,就會影響版面的呈現方式。設計師現在要煩惱的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螢幕上要怎麼最適化,才能讓感覺是統一的。
在這個時代裡,使用者才是最大的:螢幕太亮嗎?那就調到自己喜歡的明亮度。字體太小嗎?那就把字放大到看起來舒服的程度。不喜歡這篇文章嗎?那就在下面留言罵吧。除了這些以外,使用者還可以點超連結、叫電腦讀給他聽,或用 RSS 訂閱文章⋯⋯。
這是一個內容與其呈現方式可以被「分割」的情況,設計的典範也從從原本印刷(類比)式的「演說」,到螢幕(數位)式的「交談」,留言板、討論區,甚至 email 都是交談的形式,可由使用者自己調整,一部分設計師控制的權力也流入了使用者的手中。這聽起來很符合網路的精神,也就是開放而民主。但也會造成一些問題,例如說,我們還需要設計師幹嘛?
求取平衡的設計
把太多的設計權力交到一般使用者手上,會發生什麼事呢?網路圈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 myspace。身為頭一批「社群網站」的龍頭,卻被後來居上的原因有很多,但就設計面來看,正因為 myspace 開放編輯個人頁面,於是出現了以下這種可怕的東西:
有些設計師會擔心使用者本身「設計識讀」能力的問題。myspace 的案例正好說明,其實部分使用者不太了解什麼是好看的設計,重點不只是個人覺得好看,而是要能有一定的辨識度。維持辨識度與可讀性,是非常專業的議題。
所以,如何在多螢幕數位時代,仍然保持一定的設計師控制,是很重要的議題。有些人質疑,如果開放使用者都可以設計,也就是「人人都是設計師」,那麼設計師不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嗎?情況正好相反,因為在這個時代,設計面臨的議題是如何在多變環境中保持一致。
並不是有了開放性,使用者就不需要專業的設計了。其實,人們還是希望閱讀到舒服的版面,不論是平面或數位都一樣,而舒服的體驗在螢幕上是更困難的,更需要設計師的專業。正如同 Khoi Vinh 說的:
「在互動設計上,人們仍然需要好故事。只是說故事的語言,必須要是土生土長的新媒體語言。」
也就是說,設計師要掌握在螢幕上說故事的方法,並留意到新媒體的互動本質,在「設計師理念」與「使用者民主」之間求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