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編譯自 I Love Typography,要為大家介紹的是 ABC 背後的源頭。
從十五世紀古騰堡印刷革命前後到十九世紀左右這四百多年間,奠定了拉丁字體設計的主要風格。約莫從十九世紀開始,西方字體設計基本上開始使用下面六種方式區分字體風格的光譜。雖然還有很多種分類系統,但大致上可以分成:
拉丁字體歷史檔案堂堂的進入第三篇:過度時期字體。在第一篇的人文主義字體中,我們回到了十五世紀看當時的字體特色,例如說頭抬得很高的小寫 e;而到了第二篇的舊風格字體中,我們介紹了 Garamond 這類非常易讀的拉丁字體,並且發現斜體首度出現在人類歷史上。
Romain du Roi:為路易十四設計的字
今天我們終於來到了十八世紀,也就是目前所熟知的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同時也是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之後的年代。想像我們現在站在十七世紀法國的街道上,路易十四(Louis XIV)當時是國王,而他的皇家印刷師 Jacques Jaugeon 正在負責統籌製作第一個過渡時期字體(transitional),或稱新古典主義字體(neoclassical),也就是 Romain du Roi(King’s Roman,國王的正體)。這個字體正是 1692 年時受路易十四委託設計的。
Romain du Roi 是一個重要的斷代,明顯與舊風格字體分立,而且受手寫影響的程度越來越少。其實啟蒙時代的重要特色就是反抗當時的傳統,不論是藝術、文學、哲學、宗教都是。所以這個年代會忽然產生這麼不同以往的字體,也是很合理的。
Romain du Roi 也常常被稱作 Grandjean’s type,顯然以製作的工匠命名;但有趣的是這個設計是由法國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下的委員會產出的。
委員會的成員之一,Jacques Jaugeon 擅長製作教育性質的卡片遊戲,並以此聞名。他與其他成員產出了一個 48×48 的網格(如上圖,共有 2,304 個小格子)來設計字體。這麼講究測量與幾何知識,也讓這個字體被稱為巴黎科學字體(Paris Scientific Type)。這個藍圖先被 Louis Simmoneau 在銅板上打出線條,然後再由刻鑿工 Grandjean 進行雕刻,他在 1698 年開始雕刻這款字體。
有趣的是,主事者 Jaugeon 也設計了一套相配的幾何斜體版(oblique)。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用幾何構圖方法設計的字體,其斜體稱為 oblique;手寫風格的字體若製作斜體版,則稱為italic。但是刻鑿工 Grandjean 先生也想要自己做做看這個字體的斜體版,於是就用他會的方法製作了 Romain du Roi 的 italic。
「Romain du Roi 視覺上創新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襯線(serif)。它是水平的,而且與字體線條交接的地方更為圓滑,不是手寫能做到的,勢必要用幾何尺規工具,這就是與人文主義字體手寫傳統的斷裂。而且,主筆線條較粗,副筆線條較細。」——字體的形式 page 23, Stanley Morison
第一本使用這些字體的書直到十年後的 1702 年才出版。事實上,完整的 82 套鉛字直到 50 年後的 1745 年才全部完工。
Baskerville:過渡時期代表字體
Baskerville 可以說是過渡時期字體的代表。它的設計者,英格蘭人 John Baskervile 是個有趣的角色,閱讀他的傳記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兩段人生的傳記。在這裡我們沒什麼空間表列他所有的成就。總的來說,他總是在嘗試改良現有的工法與材料,例如他的墨水新配方,或著是品質更精良的光澤紙。
他設計的字體 Baskerville,手寫感比絕大多數的早期字體都還要少得多,其實這也是所有過渡時期字體的特色。而它的斜體版卻與一般體非常不同,特別具有手寫的質感,所以其斜體是 italic 而不是 oblique。
Baskerville 一生設計的字體,在他家鄉的影響力反而小。在 1758 年,Baskerville 遇到了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富蘭克林把 Baskerville 的一些字帶回美國,後來把這款字體用為聯邦政府文件、出版品的標準字體。
有次一位英國人跟富蘭克林討論到 Baskerville 的字體會把讀者弄瞎,因為那些字的襯線超級細,線條又非常窄。但富蘭克林是 Baskerville 的大粉絲,後來在寫給 Baskerville 的信中,富蘭克林還非常熱情的幫 Baskerville 的風格說話。
這時期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角色是 Pierre Simon Fournier,他是「點(point)」系統的發明人,也就是測量字體大小的單位,所以又被稱為 Fournier Scale。同時他也設計了自己的字體。
William Caslon 也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角色,雖然他的字體是基於荷蘭式舊風格(Dutch Old Style)設計的,而現在很多 Caslon 字體卻是比較接近過渡風格的字體。
過渡時期的特色
第一,過渡時期字體的重心幾乎是垂直的,例如下面 O 的例子。如果你有讀到人文主義字體介紹跟舊風格字體介紹,就會注意到有一種趨勢:字體的重心順時鐘方向地往 12 點鐘方向移動。而判斷重心在哪裡的好方法,就是看這個字體裡小寫 O 的中軸線(最細的兩個端點構成的直線)指往什麼方向。
第二,更誇張的粗細對比。
第三,頂部的襯線更水平了,襯線與線條的交接處更圓弧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些都只能是大略的指標,因為今天許多復刻的數位字體在以上這些細節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在你家電腦裡的過渡風格字體
以下這些都是滿常見、滿經典的過渡時期字體,而且就在你家電腦中,依序是 Baskerville、Times New Roman、 Cambria、Georgia,不妨比較看看。
特別注意的是,這裡說的過渡時期字體,其實是指筆劃、骨骼的特色而言,倒不一定是在十八世紀創造的。例如 Times New Roman 是一款設計於 1931 年的字體,其實非常近代,只是它融匯了過渡時期的特徵與比例。
至於 Cambria、Georgia 之輩更是到數位時代才被創造出來的,特別為螢幕顯示設計的字體。不過,特徵參考過渡時期字體而設計,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它是非常經典的:好看、好讀,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