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先承認好了,雖然標題叫「中區」,但舉例大多集中在中山路上。我們希望集中火力,拋磚引玉,吸引更多朋友利用照片補充。尤其有在玩 Instagram 的大大們,記得加上 hashtag #台中 #中區 #字體散步 #字拍。
所以,為什麼字體設計師都很喜歡「字體散步」?
一方面原因是或許真能得到什麼靈感。另一方面其實是種消遣。走出戶外曬曬太陽拍拍照,有益身心健康。 但不是每一條街都適合這種邊走邊拍字的活動。絕大部分的招牌都是日常隨處可見的,沒什麼特別。台中舊城的中區卻是一個鮮明的反例。
我們身在電腦字型盛行的年代,街上招牌都是直接以電腦設計的。招牌廠商擁有的字型都很接近。招牌製作雖然相當速成,卻也趨於一致,導致每個店家的門面看來大同小異。
手繪為主的年代就沒這個問題,幾乎每個店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品牌字體,設計往往精緻,特別用心。但都市更新的結果,讓許多舊招牌被拆除或直接覆蓋掉了。都市更新較少的舊城區,也因此成為尋找手工字體的最佳去處。
在這邊,我們要以台中中區為例子,照著地圖走,分享有關字體散步的三個議題。
議題一:怎樣才像一組字?
吉祥眼鏡行有兩塊相當有趣的招牌。比照現有的各廠商(包含照相打字)的型錄,都找不到這樣的字體。因此暫時推斷上面的字都是美術字 融合繪畫概念所創作出來的字體,詳見《jf 字體口袋書》。,而不是整套的字型。即便如此,我們卻在幾個字上看到了高度的整體感。
就以「吳眼科指定店」幾個字來看,比對現有的字體範本找不到一樣的字型,因而能確定是當初師傅手繪的標準字。每個字都有一致的特徵,讓整體看上去很有整體感。舉例而言,整體都有傾斜就是有趣的特色。另外,折筆不會接上去,斷開處理;轉折的部分也一致呈現弧形。字型設計師在路上往往都會注意這些細節。
同一條路上的精光堂眼鏡招牌看似為普通的明體。但比對目前市面上的明體,找不到勾筆以一小塊可愛的突出處理的。因此暫時推定這也是招牌師傅的手工字型。
議題二:那個字怎麼寫錯?
在尋找水河圓體的時候,我們分析水河圓體使用了一些異體字寫法,讓字的視覺更加簡潔。其實,在還沒有電腦字型的年代裡,異體字、俗寫用在招牌上,是很常見的。
但隨著電腦字型普及與國民教育的規範下,異體字越來越不為年輕一代所知,有些可惜。書法求變化,多會融入異體字,讓畫面多了一分活潑感受。活躍的異體字是台中舊城區字體的一大特色。中山路走到第二市場過後,許多南北雜貨、參藥店家上的舊招牌字體,都不難見到。
舉例來說,上圖有兩個招牌,都有「發」字。只不過都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標準「發」。但這些不一樣的寫法也能見於中國古人書法中,其實是有根據的。
議題三:招牌可以很多元
這是玉女女裝社,我們可以看到舊招牌與新招牌並陳。上面的電話號碼位數說明了時代不同。整體表現上也能看出時代不同:舊的招牌不只有特殊的品牌字,還帶有彩繪設計。「玉女」接近王水河的另外一個招牌創作:蕃薯體,因為筆畫的形狀像番薯而得名。順道一提:附近的「真美」照相館招牌字體也是番薯體。真美相館原先開設於自由路二段「錢櫃KTV」對面,商店櫥窗及室內設計均出自王水河先生之手。拆除改建後遷至現址。
除了看板以外,彷彿讓字生長於建築物上,成為建築物一部分的方式,就是使用浮凸字,可以台中名店太陽堂為例。以碑體書法的銳利感融入招牌設計。碑體書法的線條很少是彎曲的,就算是彎曲的筆畫,也弧度也不大,同時也有很多稜角。這種字體以力道著稱,看來很陽剛,也很有威嚴。
台灣燈箱招牌使用相當普遍。而這些結構物都是要另外施工在建築物上的。這些燈箱廣告招牌固然相當顯眼,卻也可能遮蔽了建築物原本設計良好的立面,或是上一代的手繪看板。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招牌也不只是燈箱與看板,南夜大舞廳就是個例子。善用建築立面,營造出相當獨特的店家門面,不只有鏤空的招牌字體,還有立體雕塑襯托主題。
心得
我們在舊城區走走看看,為的不只是沈浸在懷舊的感人氣氛裡。而是希望能整理出一些在我們歷史中,即便從現在眼光看還是很好的做法,讓更多讀者知道。
近年來,台灣社會越來越有「設計」的意識。很多人,不僅是設計從業人員,都活在美學焦慮中,而雜亂的街景正是這種焦慮的來源之一。或許可以參考這些「舊」的做法。不追求體積大、也不追求亮度高。但在形式上與建築物能結合,在字體上做出了獨特的設計。這麼做或許要花比較久的時間,但會讓我們城市的街景變得更美麗。
致謝
特別感謝王文芳先生與許益昇先生提供的照片素材、諮詢以及訪問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