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佬遺留的字帖,能否在這時代以新的面貌問世?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言,李漢的字是無可磨滅的風景之一。招牌店第二代李健明欲將父親友人李伯伯的字體做成字型,他是如何做的呢?2017 年 6 份字戀小聚,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李威、李健明父子,趁他們來台灣的時候與我們分享這段故事,以及他們的計劃。
故事發生在 1990 年代的香港。二、三十年經驗的「寫字佬」李漢,即將告老還鄉。在香港,名氣自然不比不像大家如華戈(馮兆華),但若在招牌業內談起他,卻也無人不知這號人物。
招牌正是此城的印象。若要找能代表香港的字體風格,勢必是緊湊顯眼、力道威猛的北魏楷書。李漢楷書也能看到北魏楷書的力道,但個性卻不那麼突出,比較中庸。中庸的字用途反而更廣。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言,李漢的字也是無可磨滅的風景之一。
但李漢心中還有件事放不下:自己退休之後,誰來幫李威寫字呢?
李威做招牌,李漢寫字。兩人是多年合作的好搭檔,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們是兄弟。他們一起經手許多作品。今天到香港九龍一帶,都還能看到。舉凡小吃店、診所、寺廟、對聯⋯⋯,各行各業都有許多指名要李漢寫字的客戶。從前李威的店在黃大仙廟附近,也就有了許多奇妙的客戶,命理、擇日、降頭(!),不在話下。
今天不論是台灣或香港的招牌行,都不需要別人來幫忙寫字。他們有一整個團隊用電腦造的「字型」來幫忙。但在 90 年代以前,事情通常是:招牌師傅接單後,跑去找寫字師傅(寫字佬)求字。一開始,李威接了單,還得花半小時從黃大仙坐車到旺角找李漢談需求,過一兩天之後又再親自去一趟拿字。兩人意氣相投,交情很深,後來寫字甚至不收錢了。
大約 1990 年,李漢自覺身體轉差,開始計畫退休。為了讓好友能繼續經營下去,有計劃的展開寫字帖的任務。先從楷書開始,前後寫了兩次。據李威之子李健明先生所述,第一次可能字寫得不好,半途停止了,再寫第二次。第二份稿只有 300 頁,1,800 字。剩下的應該沒有完成,或因為種種原因不見了。之後在 1992 年,則完成了隸書,一次交給李威。前後加起來有沈甸甸十多個大資料夾。
只是過不了多久,李漢就過世了。招牌行業也已步入數位時代。
「香港招牌上手寫楷書是我童年的視覺回憶,這幾年還特地回去上海街、砵蘭街、新填地街一帶街拍攝老招牌,現在的招牌楷書都給快速便捷的電腦字體所取代,這份老「港味」已經越來越少了。」——洋蔥設計 黃家賢
為什麼要做李漢港楷?
說來遺憾,字帖擺了 20 多年,沒有派上很大的用場。不是因為字不好,而是因為時代不同了。電腦字型早就成為主流,方便又快速,再也沒人像以前那樣把稿件複印放大再對位切割了。
李健明也一直覺得可惜:一方面是不忍辜負李伯伯珍貴的禮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繁體字型都來自台灣,總覺得少了點香港味道。雖然也有楷書字體,但台灣的「劉元祥楷書」對香港人來說還是太柔和了。
況且,近年政經局勢的發展下,香港也興起了本土化的意識,越來越多人投入心力去挖掘、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元素。李漢的字正是絕佳範例,現在正是讓這套字重新問世的最好時機。後來取名「李漢港楷」,廣東話諧音也有「你看港街」的寓意。
其實,20 多年間,他們不斷嘗試想把李漢楷書帶進數位時代,但礙於技術問題,總是不知如何突破。終於,有天聽電台時,他得知了一個有趣的服務。那家公司在台灣,說是能把人的手寫稿轉成電腦字型的,上網找到了聯絡方式,便寫信詢問是否能將李漢的字編碼成字型檔。
我們就是在這個時間點與「李伯伯」搭上線的。(呃,對,我們就是那家公司 😳 )一開始,justwrite 這個品牌的目的只是想保存一般人的書寫字跡,但同樣的技術的確也能把楷書稿件轉成數位字型。那天我們收到這封信,嘖嘖稱奇,覺得如果這件事能成真,一定很有意義。評估後發現可行,就答應協助了。
如何「修復」李漢港楷?
原稿寄送有風險,所以李健明是在香港一個字一個字掃描建檔的。justwrite 解決的是李健明毫無頭緒的編碼問題。但如果要用於印刷,李健明勢必還是要精修字型的輪廓。這時,20 多年的招牌師傅功力就派上用場了。
過去找寫字佬寫大字,要轉化成招牌用的「膠片」,仍然需要有簡化外框的思維,不至於把邊緣的破筆也加入膠片。這個經驗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描繪外框字型的最佳養分。雖然不是字型設計師,但從李健明帶到字戀小聚的排印稿來看,中文字型設計的基本功夫對他來說也是沒問題的:每字視覺大小均等,控制得宜;縱橫排列下來,也不會起起伏伏,沒有明顯的不安定感。
李健明還分享一個香港招牌字設計上的鋩角(mê-kak):為了求安裝迅速,也避免筆畫拆分後來又裝錯的問題,寫字佬通常會寫得「筆筆相連」,招牌佬就一整塊切下來,工人也一整塊裝上去,這樣大家都省事,也不會出錯。李漢港楷正是這樣的例子。除此以外,這款字之所以適合招牌應用,也是因為粗細得宜。李漢提供的原稿字有 4 吋高(等於 10.16 公分),是放大後仍顯目的尺寸。
拿起手上所有的李漢原稿,扣掉重複字,共有 3,600 字。但依照 justwrite 提供的中文字頻表,李漢港楷如果要能滿足日常應用所需,必須得做到 7,200 字。但這並不包含一些香港專用的字。所以李健明又多加了 250 個字。亦即,他必須善用筆畫組字的本領,將字數擴充下去。所幸,這對招牌師傅也說,也並非難事,畢竟時不時就會碰到需要重組字的客戶。其實,這正是做功課的時候。
為了保留李漢港楷的舊時代氛圍,面對原稿所缺的字,寫法上自然會去參考比較傳統的印刷體。日星鑄字行楷書就是他的參考對象。同時,如果在街上同一字有他更喜歡的造形,也會把招牌拍下當參考。
不過,就算有能力將李漢字體的原味盡量重現、用電腦工作也不是問題,但「造字」這事的本質,本來很大的一部分就是:穩穩地向前,傻傻的做。對多數人而言,這才是最嚇人的門檻。以業餘時間造字,每天晚上做 15 個,一年可以做完。現在累積到了一定數目,已經進入校對階段,可是連校對工作也還是需要 4 個月到半年。
不論有沒有原稿,是憑空創作還是有原作可依循,字型設計都是很不容易的工作。
做成字型的挑戰
將一份手寫原稿轉變成現代設計能應用的字型,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與原作者不相上下。
舉個例子來說:歐文、數字,與符號設計,往往是原稿所缺乏,但要做字型卻又相當關鍵的環節。尤其,在香港這樣的雙語社會,看板勢必會中英混排,缺乏這些符號,字型就沒意義了。
這要怎麼辦呢?這是相當令他頭痛的問題。所幸,李健明還有一位相當資深的顧問可以請教,也就是李漢的好友,自己的父親李威。在從前,寫字佬只負責寫中文字,招牌佬除了其他的立面、結構以外,還負責搞定其他文字。「你們要幫我一人一信逼他啦」,李健明笑著對著字戀小聚的聽眾說。
不過最後,回到最現實的層面來講,所有創意產物,都勢必面臨如何問世的問題。要走向開放自由,讓人人都自由運用、改作?還是要上集資平台,借眾人之力成就這套楷書?李健明還沒拿定主意。「眾籌壓力太大了,不太想承受這個壓力」,但對於完全開放出來,也不確定是否是正確決定。
現在的他們,只希望把這份厚重的情感傳遞下去,將字一個個完成,才不辜負當初李伯伯的一片赤誠,也讓純正港味能在數位時代找到新的生命。
相關資料
特別感謝李健明先生提供的編輯建議與珍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