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1 月 16 日,舊稱漢城市議會正式將城市名稱改為「首爾」這個凸顯韓語發音本位的命名。也剛好趁這個時間點,來聊一下韓文字體的基本觀念。
正版高清世宗大王:版本體
喜歡吃韓國料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很常見的那款壁紙,就是《訓民正音》的書影。韓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世宗大王頒布了《訓民正音》,是世宗召集學者,整理韓語音韻,再參考隔壁中國的音韻學,所創造的文字系統。當時稱為「諺文」,二十世紀初改稱「韓字」。
雖然現代韓語已經跟當時的韓語大有不同,但創造韓字的規則是從這裡出來的:韓文是由字母所組成,而韓字的元素取材於發音的嘴型。
這種方方正正結構感覺很幾何的字體,後來就被稱為「版本體」。到現在,這個字體對韓國人而言仍是嚴肅的、懷舊的感覺。
參考字型:휴먼옛체
出於宮女:宮書體
相較於版本體的厚重,看來比較秀氣的宮書體有比較明顯的毛筆感。韓國人也用毛筆書寫文字,但這種方方正正、幾何感重的筆畫很難用毛筆駕馭,就得要產生一些變化。
相傳宮書體是由皇宮裡記事書寫的宮女發明的字體,後人也就把它叫宮書體。即便是現代韓國,宮書體還是能在很多正式文書上看到。也因如此,宮書體在流行語裡也有「認真的」的意思。
參考字型:궁서체、Gunseo
就是你知道的那個:明朝體(基本體)、哥德體(提升體)
韓國在 20 世紀初遭到日本併吞後,韓文字也就被迫受到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我們而言不陌生的明體、黑體,在這個時期也就出現在韓文的世界裡了。也與日本相同,韓國將這兩種字體稱為「明朝體」與「哥德體」。
這自然是受到翻譯所影響。後來為了本土化,韓國的文觀部也曾嘗試以基本體和提升體這樣的名稱,希望可以取代明朝體與哥德體這兩個外來語名稱,不過成效是有限啦,至今明朝體和哥德體還是主流的名稱喔。
接下來的歷史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戰後的朝鮮進入南北分治的時代。我們都知道當一個族群被強制分隔,難以往來的時候,兩方的文化通常就會產生變異。
字體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像南韓成為了一個發達的工商業社會,文字風景當然也就千變萬化。走在首爾的街頭,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招牌上,字體都長得很不一樣。
不過相對地如果你是走在平壤的街頭,大概就很不一樣了。
參考字型:思源黑體、思源宋體的韓文版本
想到李春姬的激昂播報:玉流體與光明體
北韓的政治宣傳素來很有名,為了配合主體思想的行動綱領,新的字體也就這樣誕生,而且都會有一些很狂的名字。像是在一些北韓感的文宣上常見的這種書法字體,正式名稱叫做「玉流體」。
與宮書體同樣是楷書基底,但筆畫相對粗重,以營造出標語所需的激昂音量。有沒有讓人想到北韓國寶主播李春姬激昂的播報呢?
還有另外一種常讓人跟革命聯想在一起的,看起來很剛硬的字體,則是叫做「光明體」。這種字體可以在北韓電視台的字幕上看到。整體的造型偏向舒張扁平,可以達到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但如果觀察字體造型,以及名稱上的暗示,這個字體是由明體而來的。
參考字型:玉流體——붓글,光明體——KP KwangMye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