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的識別,舉凡告示牌、資訊看版、樓層圖,海關玻璃門上的告示,甚至垃圾桶上的字,整組都是新細明體。所以這樣不好嗎?
首先還是要提一下,新細明體跟「細的明體」並不是同一回事。後者是一種泛稱,種類繁多各有千秋,前者專指一套中文電腦作業系統裡極為普遍的內建字型,是本文討論的對象。
本文摘自 justfont 監製的《字型散步NEXT: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
機場用新細明體不好在哪?
別急著說不好,我們先說它不正常好了。
不妨先想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車站、機場、公路的告示、指標使用的字體大多是黑體或無襯線字體呢?一般來說,當你是一個「現代」的運輸服務,你可能會想要傳達「舒適」、「乾淨」、「快速」、「準確」、「開放」這些價值。這種時候,無襯線體與黑體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們通常會給人乾淨簡潔的現代感。
襯線體與明體通常讓人覺得古典、傳統,有人文氣息,適合有氣質的包裝、深刻的文學小說或電影。但如果你是機場公司的主事者,可能會比較希望機場看起來乾淨、快速、現代化。所以,通常會選黑體,或者無襯線體。
可是為什麼桃園機場要用新細明體呢?主事者應該不是不想讓機場現代化。我們推測是這樣的:因為擔心字會糊在一起。閱讀文字,清晰是個很基本的要求。字體設計師的工作,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說是追求清晰。但是清晰這件事的變數實在太多了。
在指標上,「發光」是必要但令人捏把冷汗的事。發光的文字比較顯眼,但要是沒控制好,很有可能會因為太亮而糊掉。這個時候就需要去控制一些變因。例如背板的材質,還有場地的環境亮度等等。
舉這個我們 2014 年在台大醫院看到的導引燈箱為例,燈箱上使用了粗的黑體——也就是常見的指標字體。雖然符合慣例,但整體結果卻不是很理想的設計,因為字都糊掉了。
反觀桃園機場的指標,因為筆畫很細,就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不過基於企業識別系統的原理,桃園機場的官方字型就是新細明體,但並不是所有的告示、資訊都有發光。而沒有發光在背後撐腰的新細明體,一段距離之外就有閱讀困難了。有時候不只閱讀困難,連發現它都有困難。
這就是字體排印這門學問中所談到的「易視性」(visibility)。隔著一段距離看,在下面這兩段的比較中應該會發現,整體粗細接近的細明體、細黑體中,黑體的段落的確比較顯眼。
以中文字型來說,目前明體的橫筆都設計得偏細。雖然符合傳統的明體美感,卻不適合在離讀者一段距離之外的指標上閱讀。因為中文橫筆多,明體的橫筆卻又比較細,會讓版面整體顯得淡了些。相比下,黑體字型一般而言橫筆夠粗,讓文字可以比使用明體時更明顯。只要顧及發光的設計,本來就有良好易視性的黑體,是機場、車站等設施的指標字體首選。台灣高鐵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例子:使用了較細的黑體,加上特殊的背板與光源設計,讓指標的導視效果相當理想。
新細明體真有這麼糟?
(新細明體)這種字體我們稱為「內文」字體。通常,內文字會設計得讓人感覺變化不大,沒有張狂的造型,像喝水、呼吸那樣素然無味。但這樣「無聊」的體驗,反而有助於我們專心吸收資訊,而不太在意文字有什麼美感。
但對立志要改變中文設計現狀的人來說,不只是機場的指標有問題,新細明體本身就是現狀的象徵,是要被打倒的對象。在 80 年代是新潮設計,但事過境遷變得審美疲乏。高解析度螢幕時代,它更難以勝任螢幕閱讀的工作。但只要它是部分系統內建的首要字型,就也會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如此一來,文字風景的基本面就一時難有什麼變化。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什麼美學革命跟他們無關,新細明體有這麼糟嗎?公允地說,沒有。至少新細明體具備最基本的「易讀性(readability)」。
我們再回顧一次「距離」這個關鍵變因。當字體設計團隊規劃產品時,「要用在哪」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新細明體設計目的是專門用在「紙本」上的,離讀者眼前不遠,可能是放在桌上讀,可能是捧在手上讀,字體大小差不多在 10 號到 12 號左右。
這種字體我們稱為「內文」字體。通常,內文字會設計得讓人感覺變化不大,沒有張狂的造型,像喝水、呼吸那樣素然無味。但這樣「無聊」的體驗,反而有助於我們專心吸收資訊,而不太在意文字有什麼美感。
新細明體就是一種很普遍的內文字體。可以將它當作報告裡的文字。也有學院會指定報告只能使用新細明體,想必是希望能防止學生用一些作怪的字體,以減輕教授閱讀的負擔。
用對了地方,新細明體就沒這麼糟。你曾經在捷運、公車上偷看過別人的手機螢幕嗎?有些人會把介面字型改成娃娃體、少女體這些標題用的字型,甚至有人還自己在網路上隨便抓了什麼文青手寫體進去。雖然實在讓我覺得這讀起來很吃力,但只要他們開心、看得習慣就好了。
要注意的是雖然部分手機廠商會為了想增加產品區隔,提供這些花俏的字型可以選擇,但沒有一個廠商想會將它們直接設定為系統預設字型。因為這些字型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都是易讀性相當低落的。這些字體設計的目的是吸引目光,而不是沉浸閱讀,不該被用在互動介面上。
用對地方才是重點
回到桃園機場的問題,就算設計師們再怎樣想主張美是一種有專業定見的事情,但現實就是大家不一定要認同你的美感,也可以覺得這根本沒差。關於美或醜,不管有沒有專業定見,都很難在公共討論上有效溝通。或許硬要在字體美感上分出高下,我們永遠也到不了任何地方。
所以我們在這本書中想提倡的是一種「使用字型」的設計思考。字型選用是設計師的專業,卻算不上是非常艱深的學問,也不要認為學會字體應用之後就有辦法取代設計師的工作。只是,在每個人都有能力使用字型達成特定任務的時代,字體的通識教育顯得與我們國家的文字風景息息相關,我們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善用這樣的思考方式,讓字體發揮它們最大的用處。第一步就是從暸解字體的特性開始。
下次當你要使用字體時,不妨先試試看:打出一段文字,將它攤在眼前看的感受,相比於隔了一段距離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這就是認識字體的第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