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錄自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電子報第 03 期 (作者徐千禾/ 字字珠璣-與JustFont話中文網路字型服務)
點開網頁,中文網路字型,是如此與我們的數位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常常被大家所忽略的一件事。
在過去,網頁設計師要選擇字型時,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是標楷體、就是新細明體,能夠運用在網頁上面的字型,只有少數幾種選擇,久了,他們從無法用字,慢慢變得不會用字。為了解決網頁中文用字的困境,justfont 因應而生。
對 justfont,葉俊麟的理想是帶起臺灣自己設計字型的風氣,創造一個字型設計師能夠養活自己的環境。
開始時他們面對許多的門檻。最初在於技術,中文字數不若英文大、小寫僅只52個字母,要讓這麼多的字在數位線上可以即時被看到,是很大的挑戰。經過不斷的努力,克服了技術的問題後,接著必須面對的是大環境的影響。在字體從硬體轉變成軟體後,賺不到錢,是這個產業既有的現實;過去20年間,缺乏業者經營與投入,中文字型的發展呈現停滯的狀態。教育一個市場,需要花費許多的時間與心血投入,雖然曾猶豫是否能夠掌握足夠的資源,但對字型服務的信念,葉俊麟相信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於是從社群的培養,一步一步,逐漸吸引越來越多人關注字型的議題。
正如在網路上,曾經吸引線上網友們熱烈討論的康熙字典體。從中,可一窺古籍字體復刻的機會與潛力。訪談間,我們詢問葉俊麟與 justfont 部落格主編 Winston 對古籍字體復刻的想法。
葉俊麟首先提到:
「古籍的字,拿來做數位保存,不做任何修飾,忠於原始的狀態,感覺起來有古味,是一條路。它不那麼一致,沒有人工痕跡,是數位內容保留的一塊。但,拿來應用不一定是好用的。」
而另一種做法,以被設計師們所推崇的日本正調明朝體為例,其調性一致、筆劃經過歸納,與其原出處明朝1585年南京國子監的《南齊書》對照,可以看到修正過後的痕跡。採借了原來字體的骨架,但是筆畫經過調整,整套看起來調性一致,保留了原來的風味,但閱讀起來是舒服的。古籍的字,用這種做法,可以當成高品質的字體來運用。
Winston 為我們歸納:
「好的字體復刻,既可以保存文化的精髓,就像 Garamond 奠定了西方字體設計的基礎,保存下來也可以很舒服地使用在內文上,並且將以前的文化傳承下來,展現在我們今日的設計品上。」
從字體復刻,談到字型的品質。字體作為資訊的載體,講究的不一定是設計的樣貌。繁體中文字型市場上,過去一直缺乏適合內文編排的字體,在螢幕顯示上讓閱讀達到最理想的視覺效果。Winston 以「字型設計是一件很執著的事情」作為開頭,提及字型設計的細節:
「要成就一套字型,必須要經過視覺的調整,如切角的角度,關係到字型是否整齊;定義筆畫,沒有一套字體可以例外;以黑體為例,橫細直粗,尾端的切角要對稱,拉曲線,以最小控制點達到最靈活的曲線⋯⋯」
除了這些字型設計的基本功,還必須考量構造在人的眼睛中所反射的視覺差,筆畫跟空間的配置要非常用心,考量黑與白的空間佈局。所謂留白比當黑重要,做最好的留白,也是一般所說的知黑守白、計白當黑,白色的東西決定所看到的外框。每一個字必須一一調整,從第一個字開始,是條無止盡的道路,連使用者可能都分不出差異所在的細節,展現了設計者對字型的執著與講究。
葉俊麟與 Winston 講起造字的歷程,也一邊提到數位化為字型設計所帶來的影響,是一體兩面的。工具的進步讓設計字型變得更簡便,但以科技的方式來製作字型,速度很快、品質卻不見得好。一套字型的品質好壞標準,端視用途而定。但在字型設計與使用者之間,往往缺乏交流與溝通。字型設計師必須要清楚自己設計的字型所使用的範圍與目的,使用者也必須去學習認識字體的特徵與結構。兩方都需要被教育,才能帶動著產業慢慢進步。
葉俊麟對於產業的現況有許多的觀察與體悟。在 justfont 網站上,對於所推出字型的說明與範例,都有清楚而明確的描述;未來,也希望透過教育課程的辦理,讓使用者從識字開始,瞭解不同的面向,在認識工具後,才能將字用得更好。
高品質的字是 justfont 經營的重要走向。而葉俊麟想要突破的現況,是讓字型設計不只有字型公司可以做,在臺灣,能有個人字型設計師的出現。葉俊麟期許 justfont 未來,能以平台的屬性,支撐設計師的營收,用拆帳的方式還利給設計者;讓字型設計的產業有更正向的流動。
而另一個經營的重點,則是 justfont 今(2013)年推出的「個人手寫字服務」,讓每個人都能製作屬於自己的獨特字型,葉俊麟相信:「手寫字將會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趨勢。」雖然目前仍有發展上的門檻,如速度與成本,但是當這些問題逐漸被克服後,未來甚至可能推出APP應用程式,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寫出文字後提交給系統,經過轉換成為字型,分享給其他人使用。不一定大家都是字型設計師,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 Font Provider,能夠自由自在地運用自己的字體,在網頁、部落格與社群平台上。
現場聽他們談論字型非常過癮,偶而隨口唸著古代書法大師的名言,笑談現代科技為產業帶來的影響與效應。訪談那日,葉俊麟拿著 iPad、Winston 帶著筆記本,當下提到哪個字型,隨即一個上線查找資料、一個手繪示意圖。他們對字型窮理盡性,樂在其中,即便眼前是一條漫漫長路,始終堅信這件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訪談間,提到的格言摘錄
「喝完湯後,如果你還清楚記得湯匙形狀的話,這支湯匙就是設計不良。」——瑞士字型設計師 ADRIAN FRUTIGER
「一個國家的內文字體與國民素質息息相關。」——日本字型設計師字遊工坊鳥海修
學好用字的三個進程
- 識字:認識字型本身的特徵與結構;判別一個字會有哪些功能,從筆畫、特徵、結構、中宮、重心⋯⋯等檢視,依照這些基本的屬性來判定其合適的用途。
- 編排:排版時,注意到字的空間大小、行距、顏色等元素的對應。
- 造字:因應不同的需求,設計、製作合適的字型。
訪談間,問到關於中、英文編排的小秘訣
- 漢字筆畫多、挑選搭配的英文要稍粗、大約抓百分之五左右的寬度,風格上面要搭的話,可以從骨架來著眼,筆畫、襯線、切角、弧度儘可能一致,理論上是這樣。例如:標楷體的中宮比較小,可以搭配對等的、 x 字高小的、書法風格的字體,如 Centaur。並且注意到中英文的高低落差。
- 沒有一套規則能夠顧及所有的可能,大師心中可能性很少,有許多例外的情形,關於如何搭配,沒有絕對的答案。